一起答
多选

依据《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民警抓获故意杀人案嫌疑人赵某后立即对赵某进行了讯问,但赵某拒不交代犯罪事实,民警遂不让赵某睡觉,并用强光灯照射,赵某坚持 2天后无法忍受,遂交代了作案目的和经过,民警根据赵某的交代找到了作案工具和受害人的尸体。 对这次有罪供述, 应当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 B.在办理钱某抢劫案中,办案民警在组织被害人高某辨认时,第一次将钱某和甲、乙两人混杂一起让高某辨认; 第二次将钱某和丙、 丁混杂一起让高某辨认; 第三次将钱某和另外九人混杂一起让高某辨认。 三次辨认笔录均无侦查人员及见证人签字或盖章, 以上辨认笔录均不能作为定案证据。
  • C.一辆货车和一辆摩托车发生相撞,致摩托车司机林某当场死亡,货车司机逃逸。交警在案发现场对摩托车车把上的油漆进行了提取, 但未制作提取笔录。 经鉴定,该检材和货车油漆成分一致,该鉴定意见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 D.民警在办理夏某强奸杀人案中,多次对夏某进行了讯问。夏某患有严重的口吃,说话断断续续,无法准确快速地表述。而其中一份讯问笔录共计 15页、7000余字,记载的开始时间为 2013年3月2日14时02分,结束时间 14时32分。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民警出庭对此进行说明,民警无法作出合理解释,该份笔录应当予以排除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秘密辨认不制作辨认记录,由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写出秘密辨认报告,存入侦查工作卷宗备查。

    • 正确
    • 错误
  2. 从事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上道路行驶,构成危险驾驶罪。

    • 正确
    • 错误
  3.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行为中的“公共场所”,主要是指车站、港口、码头、公园、展览馆、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等。

    • 正确
    • 错误
  4. 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根据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工作部署,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取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等应急处置措施。

    • 正确
    • 错误
  5.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对不宜长期保存的扣押物品,应当销毁。

    • 正确
    • 错误
  6. 1月3日,纪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同年4月22日,纪某到公安派出所换领居民身份证,户籍内勤民警告知纪某正在服刑不能办理换领身份证。

    • 正确
    • 错误
  7. 甲、乙、丙、丁四人在高某开的茶馆打麻将赌博。高某虽然并不知道甲、乙、丙、丁在赌博,但其毕竟为甲等人提供了场所、工具,所以对高某应当以为赌博提供条件予以处罚。

    • 正确
    • 错误
  8. A市公安局民警甲在执法过程中违法使用警械致当事人乙死亡,乙生前有瘫痪在床的80岁母亲需要扶养。本案中,如A市公安局进行赔偿,除应当支付乙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外,还应当支付乙的母亲生活费。

    • 正确
    • 错误
  9. 询问未成年的证人、被害人,必须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 正确
    • 错误
  10. 不法分子张某假借预防、控制某种突发流行病的名义,对自己推销的商品作虚假广告宣传,致使多人上当受骗而购买其商品,张某违法所得4万元。张某构成虚假广告罪。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