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诸谋杀制使,若本属府主、刺史、县令及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者,流二千里;诸谋杀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诸部曲、奴婢谋杀主者,皆斩。” 

《唐律疏议.斗讼律》规定:“诸斗殴杀人者,绞;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诸误杀人者,减斗杀一等:诸以力共戏杀人者,减斗杀二等;诸过失杀伤人者,各以其状,以赎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致:共举重物,力所不致;若乘高履危足跌及因击禽兽,以至杀伤之属,皆是)。” 

(1)该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2)请分析该段文字中不同的量刑情节。 

(3)该段文字折射出的意义是什么?

试题出自试卷《2014年政法干警《专业综合Ⅱ》考前冲刺试卷(5)》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简述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2. 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 

  3. 甲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院批准逮捕并向法院提起公诉,甲聘请 律师为其辩护,法院经审理判处甲无期徒刑。上述活动中属于司法活动的有( )。 

    • A.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 B.法院的审判 
    • C.律师的辩护 
    • D.检察院批准逮捕.提起公诉 
  4. 下面关于司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司法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不是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 
    • B.司法是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 
    • C.司法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 
    • D.司法的对象极为广泛,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司法的对象 
  5. 简述人权和公民权的区别。 

  6. 法产生的共同规律是( )。 

    • A.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 
    • B.从对人们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 C.从对特定人、特定事的调整发展到对一般人、一般事的调整 
    • D.从法律、道德等规范混为一体到逐渐分化为不同的社会规范 
  7. 下列有关清末商事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清末政府和北洋政府都实行民商分立的民事立法体例 
    • B.沈家本参与起草了《钦定大清商律》 
    • C.日本法学家参与了清末的商事立法活动 
    • D.《大清商律草案》分为总则、公司律、破产律、票据法和海船律五编 
  8.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其相同之处在于( )。 

    • A.二者同属于法的效力 
    • B.二者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 C.二者的效力都来自于合法程序和国家强制力 
    • D.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9.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 )

    •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 
    • 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 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10. 下列有关宪法与宪政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 A.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 B.近代的宪法与宪政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 
    • C.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 D.近代的宪法与宪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