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关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正确的说法是

  • A、3~9岁儿童多见
  • B、发病高峰在夏秋季
  • C、发病急
  • D、与C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有关
  • E、一般无需禁食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艾滋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 A.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B.蚊
    • C.鼠
    • D.猪
    • E.狗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是由于

    • A.血小板相关抗体生成
    • B.血小板生成减少
    • C.凝血因子缺乏
    • D.血中抗凝物质过多
    • E.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3.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

    • A.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B.蚊
    • C.鼠
    • D.猪
    • E.狗
  4. 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是由于

    • A.血小板相关抗体生成
    • B.血小板生成减少
    • C.凝血因子缺乏
    • D.血中抗凝物质过多
    • E.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5. 牵涉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

    • A.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B.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C.疼痛刺激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D.疼痛刺激不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E.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痛觉信号,被定位于远离该内脏的身体其他部位
  6. 躯体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

    • A.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B.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C.疼痛刺激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D.疼痛刺激不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E.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痛觉信号,被定位于远离该内脏的身体其他部位
  7. 重度贫血的标准是血红蛋白为

    • A.120g/L
    • B.110g/L
    • C.100g/L
    • D.90~60g/L
    • E.60~30g/L
  8. 内脏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

    • A.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B.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C.疼痛刺激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D.疼痛刺激不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E.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痛觉信号,被定位于远离该内脏的身体其他部位
  9. 1岁小儿诊断贫血的标准是血红蛋白低于

    • A.120g/L
    • B.110g/L
    • C.100g/L
    • D.90~60g/L
    • E.60~30g/L
  10. 6~14岁小儿诊断贫血的标准是血红蛋白低于

    • A.120g/L
    • B.110g/L
    • C.100g/L
    • D.90~60g/L
    • E.60~30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