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枸筑物水池满水试验程序应为(   )。

  • A.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有关资料整理
  • B.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有关资料整理
  • C.试验准备→水池注水→蒸发量测定,同时测水池内水位→有关资料整理
  • D.根据有关资料→水池注水→蒜发量测定→水池内水位观测→整理测试资料
试题出自试卷《2012年全国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押题模拟卷八》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四)

    【背景资料】

       某项目部中标承建某项道路工程。其中道路基层结构为150 mm厚石灰土和400 mm厚水泥稳定碎石,工期为2004年5月15日开工,2005年4月30日完工。

       (1)在石灰土基层施工时,发现在消解后的石灰中仍含有较多未消解的生石灰块;便派人用25 mm的方孔筛将其过筛。

       (2)将400 mm厚水泥稳定碎石分二层施工,每层200 mm厚。为保证压实度,施工员将现有的3台12 t压路机全部调换成15 t三轮压路机。

       (3)配合完工日期的要求,项目部将石灰土和水泥稳定碎石按流水节拍安排施工。这两项工序定在2004年8月10日-12月25日完成。

    问题:

       1.上述项目部的三项做法有无不妥之处?请作评论并简述正确处理方法。

       2.简述石灰土内掺加集料的作用及最大粒径的要求。

       3.石灰土养生有何要求?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含量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2.    (三)

    【背景材料】

       某桥梁工地的简支板梁架设,由专业架梁分包队伍架设。该分包队伍用两台50 t履带吊,以双机抬的吊装方式架设板梁。在架设某跨板梁时,突然一台履带吊倾斜,板梁砸向另一台履带吊驾驶室,将一名吊车驾驶员当场砸死,另有一人受重伤。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伤员,排除险情,防止事故扩大,做好标识,保护了现场,并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报告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内容有: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和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在报告上级以后,项目经理指定技术、安全部门的人员组成调查组,对事故开展调查,企业安全部门和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也赶到现场参加调查,调查中发现下述现象:

       (1)项目部审查了分包方的安全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作出了合格评价。在分包合同中明确了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提出了安全要求,但查不到监督、检查记录。

       (2)项目部编制了板梁架设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方案中明确规定履带吊下要满铺路基箱板,路基箱板的长边要与履带吊行进方向垂直,但两台履带吊下铺设的路基箱板,其苌边都几乎与履带吊行进方向平行,而这正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查到了项目部向分包队伍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签字齐全,但查不到分包队伍负责人向全体作业人员的交底记录。

       (4)仔细查看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没有发现路基箱板铺设方向不正确给作业人员带来的潜在威胁和避难措施的详细内容。

       (5)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

       通过调查,查清了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者,对事故责任者和员工进行了教育,事故责任者受到了处理。

    问题:

       1.事故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签报程序规定是什么?

       2.该事故属几级事故?

       3.上述背景资料中哪种现象违反了安全控制要求?

       4.按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还应有哪些人参与调查?

       5.对事故处理是否全面?请说明理由。

  3.  (一)

       【背景资料】

       某工程公司承建一座采用泥质防渗工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日消纳量800 t。

       (1)施工合同签订后,项目经理部依据设计图和技术文件,对工程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发现设计图上垃圾填埋场道路出口的位置与现有道路有偏差,必须扩建一座小桥和将桥头路改造与现有道路接顺,并将此发现以书面报告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协商,接到了补充设计图和资料。为了抢工期,项目经理下令立即动工改道和扩建小桥,以便填埋场开工后可先用作施工用道路。

       (2)项目经理部根据质量计划对确定的材料供应商进行招标采购膨润土,采购部门审查了中标供应商的产品三证和产品试验报告,认为符合要求,决定立即从该供应商进货。

       (3)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本单位已圆满完成的多个大型填埋场的经验,认为无需再作施工技术交底,在收到膨润土材料后,立即令各施工队按图开展泥质防渗层施工作业,对本场地土与膨润土掺量的最佳配合比采用上一个同类工程的配合比。

       (4)项目部在泥质防渗层施工过程中实行了分层压实。因当时质检人员少,施工面大,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每两层检验一次压实度。但填埋场投入使用后的渗漏检验结果表明,该填埋场发生了渗滤液渗漏现象。

       问题:

       1.项目经理部在复测以及小桥与桥头路改造问题上的做法,哪些对?哪些不对?

       2.项目经理部在膨润土采购问题上的做法,哪些对?哪些不对?

       3.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技术交底、配合比确定和压实度检验问题上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4. (二)

     【背景材料】

       某A公司承建B市主干道路工程施工,包括雨水、污水、道路内容,同期施工的管线还有热力、燃气、给水、电力等管线,均由甲方指定专业单位承建。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为30 mm改性沥青层;中面层为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底面层为6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300 m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200 mm级配砂石基层。

       工程于年初3月份开工,合同约定11月底竣工。项目经理部进场后发现原设计雨污水在通过现浇路面无法实施明开槽施工(若开槽施工,开挖深度达8m,需保护管线达10条),拟采用顶管方法施工,受周边管线及邻近建筑物影响,采用锚喷倒挂法施工工作井。

       在路基施工中,由于路基含水量较大,级配砂石基础出现弹软现象,质量部门检查时,发现已成型基层局部达10 mm。受市区交通管理影响,石灰粉煤灰混合料仅在夜间进场,白天机械配合人工摊铺。碾压时发现表面松散、原厚度不均现象。受工期进度影响,道路沥青面层均在冬季施工进行。

     问题:

       1.采用顶管方法施工,项目部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

       2.针对项目部提出的施工变更,能否变更?合同价款具体程序如何?

       3.级配砂石基层压实存在哪些问题?其具体体系质量要求如何?

       4.混合料碾压产生的问题说明什么?应如何处理?

       5.冬期摊铺沥青混合料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5. 沟槽开挖前,为编制好沟槽开挖方案,下列技术工作必须做的是(   )。

    • A.查明地下水位、土质
    • B.查明地下现有管道、构筑物
    • C.土方挖掘机进场验收
    • D.制订土方开挖、调运方案
    • E.制订沟槽降水、支撑
  6. 填埋场不应设在( )。

    • A.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 B.洪泛区和泄洪道
    • C.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 m以内的地区
    • D.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 m以外的地区
    • E.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7. 城市排水管网中所谓的合流制,系指城市污水和雨水在同一排水管渠系统中输送排放。该排水系统又可分(   )和截流式合流制等。

    • A.半处理   
    • B.直泄式
    • C.截流分流   
    • D.全处理
    • E.雨水、污水分流
  8. 市政工程沉井下沉由于沉井深度较浅,一般采用(   )等方法。

    • A.人工或风动工具挖土法   
    • B.排水下沉法
    • C.抓斗挖土法   
    • D.不排水下沉法
    • E.水枪冲土法
  9. 采用顶管施工时,在顶进过程中,发现( )等紧急情况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 A.后背墙有轻度变形
    • B.顶铁发生扭曲现象
    • C.接缝中漏泥浆
    • D.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
    • E.工具管后方遇到障碍
  10. 无支护基坑适用条件是(   )。

    • A.基础埋置不深,施工期较短   
    • B.基坑深度在5m以内
    • C.地下水位低于基底   
    • D.地下水渗透量小,不影响坑壁稳定
    • E.挖基坑时不影响临近建筑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