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求中,混凝土配合比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  )。

  • A.0.78
  • B.0.58
  • C.0.48
  • D.0.6
试题出自试卷《2013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最后冲刺试卷(5)》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某城市桥梁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在大体积墩台及其基础施工时的部分施工工艺和方法如下:

    (1)在墩台基础中埋放了厚度为120 mm的石块,且埋放的数量.为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0%。

    (2)在浇筑混凝土时选择了一天中气温较高时进行。

    (3)在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预应力筋的孔道采用钢管抽芯方法进行预留。

    (4)预应力筋锚固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用电弧焊切割外露预应力筋。

    (5)施工中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张拉,在校验伸长值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为8%。

    问题

    1.请逐条判断大体积墩台及其基础施工时的部分施工工艺和方法是否妥当?如不妥,请改正。

    2.对大体积混凝土墩台及其基础埋放的石块有哪些规定?

    3.在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除了采用钢管抽芯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比较实用?

    4.对后张法预留孔道预埋的要求有哪些?

    5.按预应力品种可将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分为哪几类?

    6.按锚固原理可将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分为哪几类?

  2. 某地区新建一座大型自来水厂,主要单位工程有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等,整个工程由W建筑公司中标施工。其中沉淀池为无盖圆形池,直径40 m,基础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厚500 mm,该基础由四周向中心呈漏斗型,其高点顶面标高22.50 m,低点顶面标高22.10 m;池壁采用预制板拼装外缠绕预应力钢丝结构,强度等级为C40°沉淀池现况原地下水位标高26.50 m。

    问题

    1.为保证壁板缝施工质量,从安装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动、混凝土养护几个工序简述如何操作。

    2.在浇筑壁板缝混凝土前,工长在现场查看壁板缝混凝土供应单时见有如下内容:使用部位:沉淀池壁板缝;混凝土名称: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C40,该批混凝土能否用于浇筑壁板缝?为什么?

    3.本工程中,沉淀池何时进行满水试验?满水试验是否要测蒸发量?

    4.在沉淀池四周回填土时前,除约请监理单位参加外,是否还要通知其他单位参加?

  3. 某城市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中要求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面层采用沥青混合料施工。

    在基层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如下:

    (1)选用的粉煤灰中Si0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为60%。

    (2)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相关的指标。

    (3)混合料拌成后的平均堆放时间为30 h。

    (4)拌成后的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小于最佳含水量。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严格按行业标准CJJ l的规定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某段道路的施工正赶上季节性的雨期。

    问题

    1.指出基层施工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2.对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质量控制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3.通过配合比试验应确定哪些指标?

    4.行业标准CJJ l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外观检查的要求是怎样规定的?

    5.道路土路基在雨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有哪些?

  4. 某公司承建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其结构为二灰土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工期要求当年5月份完成拆迁,11月底完成施工。

    由于城市道路施工干扰因素多,有较大的技术难度,项目部提前进行了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项目部在城市外设置了拌和站;为避开交通高峰时段,夜间运输,白天施工。检查发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松散、强度值偏低的质量问题。

    项目部依据冬期施工方案,选择在全天最高温度时段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碾压施工。经现场试测,试验段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压实度、厚度、平整度均符合设计要求,自检的检验结论为合格。

    为确保按期完工,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进行动态调整;完工后依据进度计划、调整资料对施工进行总结。

    问题

    1.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内容?

    2.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结合本工程简述沥青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基本要求。

    4.项目部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自检合格的依据充分吗?如不充分,还应补充哪些?

    5.项目部在施工进度总结时的资料依据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请予以补充。

  5. 工业废渣混合料的(  )较好,适用于大多数沥青路面的基层。

    • A.强度
    • B.稳定性
    • C.黏度
    • D.整体性
    • E.刚度
  6. 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  )。

    • A.土路基
    • B.石路基
    • C.土石路基
    • D.混凝土路基
    • E.沥青路基
  7. 符合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施工技术要求的有(  )。

    • A.颗粒级配应符合规定,级配碎石中的碎石颗粒组成曲线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 B.碾压前和碾压中应适量洒水
    • C.宜采用20 t以上压路机碾压成活,碾压至缝隙嵌挤密实,稳定坚实,表面平整,轮迹小于5 mm
    • D.配料必须准确,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 E.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8. 水泥混凝土道路面层下设置基层的作用有(  )。

    • A.防止或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 B.在垫层共同作用下,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
    • C.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 D.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堤设计标高
    • E.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9. 城镇道路工程包括(  )。

    • A.城市快速路建设
    • B.城市环路建设
    • C.城市主干路建设
    • D.次干路的养护与维修工程
    • E.立交桥建设
  10. 选择改良材料要依据(  )等条件。

    • A.掘进宽度
    • B.是否泵送排土
    • C.弃土处理条件
    • D.离子水电性
    • E.地下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