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及生产工艺方面的因素,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工艺方面因素的是(  )。

  • A.搅拌与振捣
  • B.养护的温度和湿度
  • C.水泥强度与水灰比
  • D.龄期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某装饰公司承接了寒冷地区某商场的室内、外装饰工程。其中,室内地面采用地面砖镶贴,吊顶工程部分采用木龙骨,室外部分墙面为铝板幕墙,采用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铝塑复合板,其余外墙为加气混凝土外镶贴陶瓷砖。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因木龙骨为甲供材料,施工单位未对木龙骨进行检验和处理就用到工程上。施工单位对新进场外墙陶瓷砖和内墙砖的吸水率进行了复试,对铝塑复合板核对了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事件二:在送待检时,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未经监理工程师许可就进行了外墙饰面砖镶贴施工,待复验报告出来,部分指标未能达到要求。

    事件三:外墙面砖施工前,工长安排工人在陶粒空心砖墙面上做了外墙饰面砖样板件,并对其质量验收进行了允许偏差的检验。

    问题

    1.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前应提供哪些质量证明文件和报告?

    2.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对甲供的木龙骨是否需要检查验收?木龙骨使用前应进行什么技术处理?

    3.事件一中,外墙陶瓷砖复试还应包括哪些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内墙砖吸水率复试?铝塑复合板应进行什么项目的复验?

    4.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5.指出事件三中,外墙饰面砖样板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正确做法,补充外墙饰面砖质量验收的其他检验项目。

  2. 某住宅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22 800 m2。通过招投标程序,某施工单位(总承包方)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发包方)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一1999—0201)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总价款5244万元,采用固定总价一次性包死,合同工期400 d。施工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发包方未与总承包方协商便发出书面通知,要求本工程必须提前60 d竣工。

    事件二:总承包方与没有劳务施工作业资质的包工头签订了主体结构施工的劳务合同。总承包方按月足额向包工头支付了劳务费。但包工头却拖欠作业班组两个月的工资。作业班组因此直接向总承包方讨薪,并导致全面停工2 d。

    事件三:发包方指令将住宅楼南面外露阳台全部封闭,并及时办理了合法变更手续,总承包方施工三个月后工程竣工。总承包方在工程竣工结算时追加阳台封闭的设计变更增加费用43万元,发包方以固定总价包死为由拒绝签认。

    事件四:在工程即将竣工前,当地遭遇了龙卷风袭击,本工程外窗玻璃部分破碎,现场临时装配式活动板房损坏。总承包方报送了玻璃实际修复费用51 840元,临时设施及停窝工损失费178 000元的索赔资料,但发包方拒绝签认。

    【问题】

    1.事件一中,发包方以通知书形式要求提前工期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作业班组直接向总承包方讨薪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发包方拒绝签认设计变更增加费是否违约?说明理由。

    4.事件四中,总承包方提出的各项请求是否符合约定?分别说明理由。

  3. 某大型工程,由于技术特别复杂,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设备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要求较高,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后决定采取邀请招标方式。招标人于2007年3月8日向通过资格预审的A、B、C、D、E五家施工承包企业发出了投标邀请书,五家企业接受了邀请并于规定时间内购买了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规定:2007年4月20日下午4时为投标截止时间,2007年5月10日为发出中标通知书日。

    在2007年4月20日上午A、B、D、E四家企业提交了投标文件,但C企业于2007年4月20日下午5时才送达。2007年4月23日由当地投标监督办公室主持进行了公开开标。

    评标委员会共由7人组成,其中当地招标监督办公室1人,公证处1人,招标人1人,技术、经济专家4人。评标时发现B企业投标文件有项目经理签字并盖了公章,但无法定代表人签字和授权委托书;D企业投标报价的大写金额与小写金额不一致;E企业对某分项工程报价有漏项。招标人于2007年5月10日向A企业发出了中标通知书,双方于2007年6月12日签订了书面合同。

    问题

    1.该项目采取的招标方式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2.分别指出对B企业、C企业、D企业和E企业的投标文件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3.指出评标委员会人员组成的不妥之处。

    4.指出招标人与中标企业6月12日签订合同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4. 某装饰装修工程公司通过分包方式承揽了某大厦的金属幕墙的施工任务。在金属幕墙框架的安装中,采取的施工方法如下:

    1.连接件焊接时,采用了点焊,目的是控制因焊接产生变形;

    2.立柱与连接件的连接采用了铸铁螺栓;

    3.在所有相同金属接触面上进行防止金属电解腐蚀处理;

    4.为了提高防锈处理的效果,涂了两层防锈漆。

    在安装金属板前进行了避雷系统的安装。

    问题

    1.判断在金属幕墙框架的安装中的施工方法正确与否,如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做法。

    2.对金属幕墙框架防锈处理的要求是什么?

    3.对金属幕墙的防火、防雷节点的处理要求有哪些规定?

  5. 室内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有(  )。

    • A.在靠近墙面处,应高出面层300~500 mm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
    • B.防水层的材料,其材质应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 C.铺设防水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
    • D.卷材接缝宽度为100 mm,在接缝部位每隔1 m左右处,涂刷少许胶粘剂
    • E.在接缝边缘填密封膏后,骑缝粘贴一条宽200 mm的卷材胶条(粘贴方法同前)进行附加增强处理
  6. 下列关于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包括体形系数和围护结构的热阻与传热系数
    • B.严寒、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小于0.40
    • C.体形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越小
    • D.围护结构的热阻R与其厚度d成反比,与围护结构材料的导热系数成正比
    • E.建筑物的高度相同,其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形系数最小,依次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其他组合形式
  7. 对混凝土构件耐久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 A.结构形式
    • B.环境类别
    • C.混凝土强度等级
    • D.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E.钢筋数量
  8. 下列关于主要材料现场检验内容和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铝合金型材中,阳极氧化膜型材平均膜厚不应小于15μm,局部膜厚不应小于12μm
    • B.钢材表面防腐处理的膜层厚度,热浸涂锌应不小于30 μm
    • C.钢化玻璃应采用干法加工合成,夹片宜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
    • D.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原称热反射玻璃)不允许存在目视可见的斑纹和暗道
    • E.隔热型材的导热系数很低,能有效地阻挡幕墙内外框之间的热传递
  9. 下列关于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

    • A.厚度大于3 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 B.搭接缝部位宜以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为度,溢出的改性沥青宽度以2 mm左右并均匀顺直为宜
    • C.当接缝处的卷材有铝箔或矿物粒(片)料时,应清除干净后再进行热熔和接缝处理
    • D.采用条粘法时,每幅卷材与基层黏结面不应少于两条,每条宽度不应小于200 mm
    • E.铺贴卷材时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扭曲
  10. 烧结普通砖和毛石砌筑而成的基础特点有(  )。

    • A.抗压性能好
    • B.整体性较好
    • C.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好
    • D.施工操作简单
    • E.适用于地基坚实、均匀、上部荷载较小的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