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对于蒸汽网路中的某一管道,通过流量Gt=5 t/h,蒸汽的平均密度ρ=4.705kg/m3。室外高压蒸汽管径计算表如下。

   

  若选用DN125管道,则其实际的比摩阻及流速值分别为(    )。

  • A.239.5,23
  • B.287.6,24
  • C.287.6,23.
  • D.239.5,24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某用户为了生产与使用平衡,需设置气体贮罐,以解决短期频繁的用量波动。供气压力等于贮气罐设计压力,其压力一般需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已知供气压力P1=0.8MPa,用户使用压力P2=0.5 MPa,环境温度为29℃,贮气量为3 m3,则贮罐水容积为 (    )m3

    • A.11.1
    • B.12.5
    • C.17.4
    • D.10.6
  2. 某供热小区建筑面积为25×104m2,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为tw'=-19℃,供暖期天数为 152d,供暖日平均温度tp=-5.7℃,室内计算温度tn=18℃,建筑物综合面积热指标 qF=65 W/m2。则年耗热量为(    )GJ。

    • A.1.28×105
    • B.1.56×105
    • C.1.76×105
    • D.1.37×105
  3. 已知某台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一级压缩比为ε=3,吸气温度为t1=20℃,在不考虑压缩机进气过程的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其多变指数n=1.59,则一级压缩终了时的排气温度为(    )。

    • A.156℃
    • B.167℃
    • C.25℃
    • D.20℃
  4. 已知天然气的成分为,则该天然气的高热值约为 (    )MJ/Nm3

    • A.40.52
    • B.41.28
    • C.40.06
    • D.45.65
  5. 已知焦炉日用煤量为4 300t/d,铁路来煤不均匀系数K1=1.3,受煤系统设备操作系数 K2=1.25,设备每昼夜允许的最大运转小时数为16h,由此计算的卸车设备能力至少应为(    )t/h(根据焦炉的日用煤量计算受煤系统需要的卸车能力)。

    • A.436.7
    • B.250.8
    • C.365.2
    • D.458.6
  6. 已知燃气的容积成分为,则燃气的密度为(    )kg/m3

    • A.1.56
    • B.2.14
    • C.1.86
    • D.1.75
  7. 某室内热水采暖系统分为两个环路,用不等温降水力计算方法得到如下两个环路计算结果。  Ⅰ环路:流量G=1200kg/h,阻力损失△PI=15 000Pa  Ⅱ环路:流量G=1 500kg/h,阻力损失△P=25 000 Pa  对于两个环路进行评差,其流量调整系数KG、压降调整系数KP、温降调整系数Kt分别为(    )。

    • A.KG=1.67,KP=1.29,Kt=0.77
    • B.KG=1.86,KP=1.31,Kt=0.99
    • C.KG=1.67,KP=1.31,Kt=0.82
    • D.KG=1.86,KP=1.29,Kt=0.72
  8. 某房间采用地板辐射采暖,室内温度要求为20℃,房间热负荷为1 200W,地板面积为 30m2。加热管覆盖层为:60mm豆石混凝土,20mm水泥砂浆找平层,其平均导热系数λ=1.2W/(m.k),初步确定加热管间距为200mm。若地板表面温度取29℃,则加热管内热水平均温度为(    )。

    • A.32.8℃
    • B.52.7℃
    • C.36.5℃
    • D.33.7℃
  9. 在干馏煤气初冷工艺中,横管式间接冷却器煤气与冷却水逆流换热,将煤气由tg1= 85℃冷却到tg21=35℃,冷却水的进口温度tw1=25℃,出口温度tw2=45℃,总传热系数K=185W/(m2.k),煤气与水之间的总传热量为Q=7 000kW。间接冷却器的总传热面积为(    )m2

    • A.1 768
    • B.864
    • C.1 251
    • D.1 025
  10. 某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回收采用如下形式,用热设备出口压力P1=3×105Pa,疏水器出口压力P2=1.8×105Pa,二次蒸发箱C的压力P3=0.2×105Pa,凝结水箱D内的压力P4=0.05×105Pa。BC段和CD段流体的密度分别为ρ1=8 kg/m3,ρ2=1 000kg/m3。设备的安装高度如下图所示,则水力计算中管段BC、CD的作用压力为(    )。

      

    • A.△PBC=140 380 Pa,△PCD=3 587 Pa
    • B.△PBC=140 380 Pa,△PCD=9 715 Pa
    • C.△PBC=11 928 Pa,△PCD=3 587 Pa
    • D.△PBC=11 928 Pa,△PCD=9 715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