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组织准备是指( )。

  • A.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
  • B.开展预警分析和对策行动的组织保障活动,它包括整个预警机制的运行制定和实施的制度、标准、规章,目的在于为预控对策的实施提供有保障的组织环境
  • C.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
  • D.本着效能统一的原则进行的系统组织重构,即在原企业组织中设置新的预警管理部门,预警管理部门对其他部门具有监督、控制和纠错的职能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中,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费用包括(   )。

    • A.现场抢救费用       
    • B.医疗费用
    • C.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 D.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 E.赔偿费用
  2. 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绝对指标是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   )等。

    • A.事故起数   
    • B.死亡人数
    • C.轻伤人数   
    • D.直接经济损失
    • E.千人重伤率
  3. 列为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情形有(   )。

    • A.可能产生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危害程度为“高度和极度危害”的化学物质
    • B.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
    • C.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危害范围的
    • D.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
    • E.可能产生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
  4.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预定的或由管理者确定的时间或周期对(. )过程进行评审。

    • A.现有辨识   
    • B.现有评价
    • C.风险评价   
    • D.风险控制
    • E.危害辨识
  5.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   )。

    • A.预防体系   
    • B.保障系统
    • C.组织体制   
    • D.运作机制
    • E.法制基础
  6. 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的科学性原则即以(   )为依据,使指标既能满足全面性和相关性要求,又能避免指标之间的相互重叠。

    • A.指标的选择   
    • B.指标权重的确定
    • C.数据的选取   
    • D.计算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
    • E.体现所在行业总体战略目标
  7. 危险源数据采集装置可以是数据一( )。

    • A.采集卡   
    • B.单片机
    • C.PLC     
    • D.双片机
    • E.计算机
  8. 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   )。

    • A.直观经验分析法   
    • B.定量安全评价法
    • C.定性安全评价法   
    • D.系统安全分析法
    • E.概率风险评价法
  9. 用A*=lg(B1*)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1*是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定级为(  )。

    • A.一级重大危险源A*≥3.5   
    • B.二级重大危险源2.5≤A*<3.5
    • C.三级重大危险源1.5≤A*<2.5 
    • D.四级重大危险源A*<1.5
    • E.五级重大危险源A*<3.5
  10.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意义是通过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   )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 A.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   
    • B.预防事故和防止损失
    • C.建立和谐社会         
    • D.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 E.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