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该事故成立的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包括()。
2013年8月24日22时40分,某市一家化工公司尾气吸收塔在试车过程中发生一起氯气泄漏事故,厂区内107名施工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被迅速送
到医院观察。后经卫生部门诊断,其中8人有轻度中毒反应。
初步调查,发生事故的企业为一家新建的年产10万t烧碱企业,8月22日刚刚投料试车生产。液化后的废氯气经吸收塔用碱液吸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碱液发生中断,致使氯气溢散。
由于该公司是新建企业,还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也未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泄漏发生后,工人都不知道如何处理,导致现场混乱,中毒人员增加。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对危险化学品单位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如何规定的?
2.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哪几个过程?
3.编制应急预案时应进行应急策划,其中资源分析包括什么?
4.应急预案的演练按演练的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哪些?
2013年11月8日,某化工厂发生一起火药爆炸事故.造成22人死亡、3人受伤,约200m2及部分机器设备被炸毁,直接经济损失40.18万元。事发当时,该厂
84号车间条装工序——螺旋输送器空心螺杆在运行中断裂,车间副主任车某(事故中死亡)了解情况后,为了不影响进度,继续进行生产,在现场人员未撤出的情况下,违章指挥无证焊工甲(事故中死亡)焊接输送器。专职安全员乙即刻到厂部办理“动火证”。因安全科2名干部及4名正副厂长均因工外出,乙便自己写了一张“84号车间需要动火,条装工序——一螺旋动火焊接”的便条动火证,去找厂办主任丁审批。丁说自己无权审批,便与乙一起找到厂工会主席丙。丙便在便条动火证上签署了“同意动火,注意安全”,越权擅自批准动火。乙回到车间,将丙签发的便条动火证交给甲,并对欲焊接处0.7m2范围内的炸药进行清扫、冲洗。然后,由乙同意并监护无证焊工甲焊接螺旋输送器螺杆。约20分钟后,乙发现空心螺杆内有残存炸药,并有大量烟雾从断裂处喷出,但甲认为:“炸药清洗不出来,没办法,可能问题不大。”乙便用水冲洗螺杆降温,甲进行违章施焊。乙因事离开车间。约10分钟后,该车间发生爆炸。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如果该化工厂在生产场所有1.6t工业炸药、14t爆炸危险原材料,试判断该生产场所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已知生产场所工业炸药、爆炸危险原材料的临界量是5t和250
2.该起事故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分别是什么?
3.该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该起爆炸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什么?
某制药厂的最终产品是面粉改良剂,过氧化苯甲酰是主要配入药品。这种药品属化学危险物品,遇过热、摩擦、撞击等会引起爆炸,为避免外购运输中发生危险,故由该厂自行生产。
2013年11月7日8时,工艺车间干燥器烘干第五批过氧化苯甲酰105k9。按工艺要求,需干燥8个小时,至下午停机。由化验室取样化验分析,因含量不合格,需再次干燥。8日9时,将干燥不合格的过氧化苯甲酰装进干燥器。恰遇8日停电,一天未开机。
9日8时,当班干燥工甲对干燥器进行检查,干燥工乙和化验员丙2人去锅炉房通知锅炉工送热汽,2人又到制冷房通知开真空,随后乙、丙2人回到干燥房。9时左右,丙被叫去化验室化验。14时停抽真空,在停抽真空后15分钟左右,干燥器内的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爆炸,共炸毁车间上下两层5间、粉碎机1台、干燥器1台,定干燥器内蒸汽排管在屋内向南移动约3m,外壳撞倒北墙飞出8.5m左右,楼房倒塌。该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该起事故的责任应如何认定?
2.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是什么?
3.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哪些?
该起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下列关于亚麻粉尘的爆炸危害和后果的说法,正确的有()。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因该起事故对企业的罚款额度为()。
该起爆炸事故的起始原因可能有()。
该起事故中爆炸起火的粉尘属于()。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该起事故类别属于()。
2011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0年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
2014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3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2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会计
2011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7年会计职称(高级)考试真题及
2010高级会计师《会计实务》模拟题
2010高级会计师《会计实务》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