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计算R∪S。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为T定义完整性规则,“教授的工资不得低于2000元,如果低于2000元,自动改为2000元”。

  2. 在关系C中把某个CNUM的值改为新的值的时候,必须同时要把关系SC中那些同样的CNUM的值也修改为新值。

  3. 在关系SC中插入的元组时,其SNUM和CNUM的值必须分别在S和C中出现过。

  4. (1)用关系代数表达式完成以下操作:

     检索“平均成绩”低于80的学生的“学号”“姓名”“院系名称”;

     检索“学生”陈鑫导师的“教师号”。

    (2)用SQL语言完成以下操作:

     列出“平均成绩”最高的学生信息;

     将03级的所有学生按“学号”升序进行排序。

  5.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4。

    [说明]

     设学校教学数据库的模式如下:

     S(SNUM,SNAME,AGE)

     SC(SNUM,CNUM,CREDIT,SCORE)

     C(CNUM,CNAME,TEACHER)

     T(TNUM,TEHCHER,POS,SAL)

     SNUM表示学生的学号,SNAME表示学生的姓名,AGE表示学生的年龄,CNUM表示选修课程的编号,CREDIT表示该课程的学分,SCORE表示课程的成绩,CNAME表示课程名,TEACHER表示任课的教师,TNUM表示老师的工作证号,POS表示教师的职称,SM,表示教师的收入。

     试定义下列完整性约束和规则:

    在关系S中插入的学生年龄值应在18~21岁之间。

  6. 计算R[*]S。

  7. 阅读以下说明和关系表,回答问题1-3。

    [关系表]

    试问以下行是否可以插入表“学生”中,并说明理由。

  8. 若想再多建一个名为“导师”的表,其属性有“教师号”“姓名”“性别”“所在院系”“学生”“职称”。其中“教师号”与“姓名”属性不能为空,并将“教师号”设为主码,将“所在院系”设为表“院系”中属性“院系代号”的一个外键。规定各属性的数据类型如下:“教师号”:smallint;“姓名”:char(10);“性别”:char(2);“所在院系”:int;“学生”:char (10);

    “职称”:char(8)。

     用SQL语言创建该表,并插入以下信息(以第(1)条为例即可)。

  9. 计算R-S。

  10. 计算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