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16. 身体残疾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事业的成功赢得别人的尊重,这种人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 】

  • A.反向
  • B.转移
  • C.补偿
  • D.文饰
试题出自试卷《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12》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33. 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茅盾背诵《红楼梦》  

    沈雁冰(茅盾)会背《红楼梦》,这事原来连他的朋友郑振铎也不相信。1926年的一天,章锡琛、钱君陶和郑振铎等人在谈话之间,谈到沈雁冰会背《红楼梦》, 郑振铎怎么也不相信。于是章锡琛请钱君陶作证人与郑振铎打赌。  一天下午,章锡琛请沈雁冰、郑振铎、钱君陶及周予同等人吃饭。酒至半酣,章锡琛说:“吃清酒颇觉乏味,请雁冰兄稍为助兴如何?”沈雁冰酒兴正浓,随口答道:“好啊,如何助兴?”   “听说你会背《红楼梦》,来一段怎样?”   沈雁冰表示:“愿意献丑。”当即由郑振铎点回目,并翻开早已准备好的书进行对照。沈雁冰遂按所点回目琅琅而诵,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将近一个回目。至此,郑振铎才深信不疑,众人也连连称赞,章锡琛则哈哈大笑:“郑兄,你输了,君陶作证,这桌酒你算请定了。”  毫无疑问,沈雁冰成为中国文坛上最光辉的巨星之一,与他高超的记忆是分不开的,而背诵这种特殊的记忆方法也起了重要作用。  古代文人重视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许多知名学者,甚至许多革命领袖也都在背诵上下过功夫。例如毛泽东能够背诵的东西很多,诗歌、散文、小说都能大段背下来。有一次,为注释江淹的《恨赋》中的一个“谥”字,他竞把《西厢记》中的原文背了一大段。

  2. 32. 什么是知觉?请联系实际论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

  3. 30. 试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4. 31. 试述脑的不对称性。

  5. 29. 简述焦虑的应对策略。

  6. 28. 简述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7. 27. 智力发展有何特征?

  8. 26. 简述问题解决的特征。

  9. 25. 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无意识关系的观点。

  10. 23. 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