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多选

12. 崇高与丑的相似之处包括 ( )

  • A.无形式
  • B.效应上的痛感
  • C.都具有非理性的因素
  • D.都是形式大于观念
  • E.都更富于理想性
试题出自试卷《全国自考美学(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26. 美学家宗白华把境界区分为( )

    • A.功利境界
    • B.伦理境界
    • C.政治境界
    • D.学术境界
    • E.宗教境界
  2. 25. 下列表明美育是人格教育的是( )

    • A.孔子以山水比德
    • B.屈原以芳草自喻
    • C.古之君子对梅兰竹菊的精神认同
    • D.王维的“空山不见人”
    • E.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23. 下列关于艺术鉴赏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

    • A.所有的接受者如果完成接受,都必须经历三阶段
    • B.在接受的三阶段中,每一阶段都能获得审美愉悦
    • C.接受中想象力的发挥,主要在第二阶段
    • D.接受中由于灵感的闪现,使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
    • E.接受中意象的重建主要在于第二阶段
  4. 24.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认为小说对人的感化作用分为( )

    • A.化
    • B.熏
    • C.漫
    • D.刺
    • E.提
  5. 22. 古代中国论画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要义,强调画面 ( )

    • A.活
    • B.板
    • C.生
    • D.滞
    • E.畅
  6. 21. 在审美状态中所创造出的形式,是________在形式符号层次上的统一,是艺术的意义凝聚于 “有意味的形式”。 ( )

    • A.意象的生成
    • B.意象的表现
    • C.合目的性
    • D.合规律性
    • E.表现与表达
  7. 19. 创造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意象是一切艺术家的共同目标,这从中西美学哪些论题中可以看出?( )

    • A.“象外之象”论
    • B.“非现实的幻想存在”论
    • C.“隐秀”论
    • D.“有意味的形式”论
    • E.“真实再现”论
  8. 20. 独特的艺术意象不同于客观对象的原型之原因在于 ( )

    • A.客观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
    • B.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
    • C.表象之间的关系依主体自身的规律发生转变
    • D.表象之间的关系依照被修正了的客观规律
    • E.表象自身作为主体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完全不同
  9. 18. 符号学美学将艺术品分成两个层次,即 ( )

    • A.语义
    • B.图形
    • C.意义
    • D.符号
    • E.语音
  10. 1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审美对象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培养的
    • B.审美体验所达到的深度,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式有关
    • C.审美体验开始和结束的感觉是不同的
    • D.审美深度体验使得主体在对象面前更为主导
    • E.我们可以根据作品回溯到作者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