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试题出自试卷《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预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阅读下列关于人与规律关系的材料。

    材料1

    赫拉克立特则进一步把“命运”称为“逻各斯”,他宣称命运本身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他认为“逻各斯”永恒存在着,万物都是根据“逻各斯”而产生,它是任何事物都应该遵从的。

    摘自《欧洲哲学简史》

    材料

    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的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旦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而起着作用的 (马克思把这点重达了千百次)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在人脑中客观正确反映的结果,它证明这个反映(在实践向我们表明的范围内)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材料3

    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并从其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这是唯物主义。从思维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规律性等等,这是唯心主义。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第167页

    材料4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美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摘自《恩格斯有关论述》

    材料5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对中外媒介进行了发布。他指出,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恶化趋势总体上开始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他同时指出,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具体表现为,水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水源污染日益突出;我国近岸海水污染严重,海洋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岸海域东海污染最重,其次是渤海,南海、黄海水质相对较好;1999年,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少数特大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酸雨污染范围大体未变,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污染程度居高不下。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6月6日第一版)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材料1、2、3,简述“逻各斯”含义,并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规律问题上的区别。

    (2)分析材料4,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的含义。

    (3)分析材料5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2. 阅读下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材料:

    材料1

    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tool making animal”,制造工具的动物。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04页,1975年版)

    材料2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足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

    材料3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入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便利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

    于是,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那些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反过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到社会物质生活,造成必要条件来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中业以成熟的任务,并使这社会物质生活可能向前发展。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材料4

    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0-74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4,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2)根据材料2,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3,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 如何理解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

  4.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并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有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请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际说明,这一论述对当今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5. 试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对改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

  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 A.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 B.分配结构的不同
    • C.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 D.我国社会的性质
  7. 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

    • A.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 B.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 C.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 D.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8. 中国共产党认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指的是

    • A.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盟
    • B.工农联盟
    • C.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D.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9.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静中有动
    • B.动中有静
    •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是

    • A.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 B.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 C.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 D.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