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阻隔了中国人半个多世纪之久的“浅浅的海峡”,在今天被两岸直航的包机轻盈地直接飞越。正是两岸的亲情、共同的利益,让两岸的关系一步接着一步向前发展。“飞起来了,就不要再停下来……”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这一愿望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事物总是处在绝对运动之中,静止是不存在的
  • B.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 D.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试题出自试卷《2017年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2(唯物史观)》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以下是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 马克思曾明确地说“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材料2 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做过深刻分析,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3 技术悲观论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等。克服目前存在的“全球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减缓或者停止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回复到不要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实行经济上的零增长。 材料4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唯一决定因素,是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l和材料2的共同点是什么? (2)比较说明材料3与材料4的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二者的错误实质。 (3)依据材料1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2.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
    • 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但并不排斥自然属性
    • C.人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的,存在着固定不变的人性,人类所共有
    • D.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既是辩证法又是唯物论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来源:新华网 材料2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请回答: (1)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2)结合材料2,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4.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

    •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5.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6.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7. 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8.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

    •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9.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 B.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同时变化
    • D.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