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在古代建筑中,没有任何一种像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样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和联系。

与微型、完美和富于诗意的希腊城邦相比,罗马帝国是冷静、实际和充满着扩张性的。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罗马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它的建筑风格也随着领土的无边蔓延而远播。罗马人后来并吞了已经衰落了的希腊。罗马人不仅迷恋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也对它的建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全面希(腊)化”的时代,他们把希腊的柱子和匠师迁移到了罗马。但是希腊建筑的细腻优美情调显然不符合罗马人的口味,罗马不需要像希腊人那样,诗意地层示它的优美。罗马是君权至上的大帝国,需要足以表现帝国的强大和气魄的建筑,漫步在罗马遗址巨大的柱列间,人们会觉得自己像蚂蚁一样弱小,诗人爱伦坡的诗句“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正是一语道破了这两大建筑风格的真谛。

罗马大斗兽场在艺术成就上被谈论最多的是它的外形。我们知道,希腊建筑是建立在单纯的梁与柱关系的系统之上,希腊人创造了柱式,帕台农神庙就是完美的体现。到了罗马人这里,他们更注重运用拱券,使罗马建筑可以产生复杂的跨度和开敞的室内空间。如果说希腊的建筑是艺术家的创造、,那么罗马更类似于工程师的构想。

我们注意到,这座大斗兽场是连接的拱券支撑的,在它的表面,罗马人巧妙地“贴”上了一层古希腊柱式,它在表面虽然只起装饰作用,却好像比拱墩更突出地起着实际支撑的作用。如果你用有关希腊柱式的知识去辨认,就可以看出原来罗马人是如此精通希腊柱式的语言内涵。他们将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层,让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重量。第二层的爱奥尼柱式显然是一种过渡,它们优雅地举起斗兽场院的上半部分。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后一个承重层,它们华贵的仪态使斗兽场充满生机,好像花环盘绕在斗兽场的顶部。由多立克到科林斯的性格过渡的顺序,被罗马人恰到好处地发现和运用了。

在大斗兽场的外部造型上,罗马人为了实际的需要把希腊柱式进行了重新拼装,檐部变成了圆开斗兽场的装饰带。我们很容易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希腊柱式的装饰,大斗兽场将会多么单调和乏味——罗马的工程师借助希腊艺术家的作品,表达了他们追求美和文化素养的愿望。在罗马建筑中,希腊柱式一直被当作“形容词”来使用,因为安排得恰到好处,它们往往又好像具有“动词”的意义。更重要的,随着在大斗兽场形体上的希腊柱式组成的网格,展示了罗马建筑的“语法”。罗马建筑借助希腊的语言,表达了它的思想。

(选自《大地之灵·罗马大斗兽场》,有删改。)

下列对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差异和联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建筑呈现的气势与风格上,二者的追求是不同的。
  • B.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相比,外形更加复杂多样,融入了更多技术成分。
  • C.在追求建筑的美感与文化感上,二者的需求是一致的。
  • D.古罗马建筑完全继承了古希腊的实用性,批判继承了古希腊的艺术性。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按照鲁迅的观点,六朝小说与唐代小说的最大区别是:

    • A.写作内容不同
    • B.写作目的不同
    • C.写作形式不同
    • D.篇幅长短不同
  2. 按作者的观点进行推断,下列全是真正意义的小说的一项是:

    • A.《柳毅传书》、《三国演义》、《夸父追日》、《子夜》
    • B.《柳毅传书》、《红楼梦》、《阿Q正传》、《老残游记》
    • C.《西游记》、《周处》、《李白成》、《百合花》
    • D.《儒林外史》、《守株待兔》、《荆轲刺秦王》、《家》
  3.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说“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的形式。”这“完备”的形式,作者是从“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环境烘托”三方面来说明的。
    • B.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关于这个“变迁”,鲁迅和胡应麟都论及了,这个“变迁”应是指有意识地写小说。
    • C.文中的“假小说以寄笔端”是说他们借小说这种形式来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寄寓于文字之中。
    • D.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萌芽而成长为大树的标志就是唐代的传奇。
  4.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在唐以前,神话、寓言不用说了,即便是历史散文,也往往只有人物性格的一刹那的闪光,只有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段富有文学意味,因而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不能把它们径直地称为小说。同样,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极少数有稍许细致的艺术描写之外,大都是简单粗略的“残丛小语”。即便其人物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即便其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段富有文艺性,也只能算小说的雏形或嚆矢,也很难径直地称为小说。我们顶多可以把其中极少数故事称为“小说”,顶多只能说魏晋南北朝出现有极少数“粗陈梗概”的小说,不能把这些故事全都叫做“小说”。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作品称为“故事”是可以的,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严格说来,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以前只能算小说的萌芽阶段。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它由过去那样的随笔、杂记式的记录或简短零星的“残丛小语”,变成了篇幅较长的细致描绘、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在人物刻画上,它由过去那样的不注意人物性格或只有性格的一刹那闪光,变成了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灵的描写。在作品内容上,它也由记叙怪异扩大到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一句话,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无愧于“小说”称号。明代胡应麟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所谓“作意好奇”,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虚构和创造,不拘泥于事实的记录。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底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作记事实;及到唐时,则为有意识地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终于正式形成了,标志着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终于由萌芽成长为大树,标志着前人著作中孕育的小说因素终于形成了“小说”这样一个新型的文学体裁。

    作者说“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作者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因为这些志怪、志人故事只能称作小说的雏形或嚆矢。
    • B.因为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
    • C.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还缺乏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还没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所写的人物也缺乏鲜明的性格。
    • D.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大都是粗略的“残丛小语”,只有部分人物的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从故事情节来看,除某些片段外,总体上还缺乏文艺性。
  5. 标有横线的“小说因素”在文中是指:

    • A.神话、寓言、志怪小说
    • B.神话、寓言、历史散文
    • C.神话、寓言、志人故事
    • D.神话、寓言、历史散文、志怪小说、志人故事
  6. 文中认为DNA计算机“是一种非自动化的计算机”,下列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 A.每台都由大约100万亿个人工合成的DNA链状结构组成。
    • B.为解答某个待解的问题,研究人员需对DNA链状结构进行编码。
    • C.需人工帮助把拴在玻璃片上的DNA链反复浸入不同的酶溶液中。
    • D.每台DNA计算机在数天时间里可以进行数项不同的计算。
  7.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1994年史密斯小组从事分子计算的研究并制造出几台DNA自动计算机。
    • B.常规计算机的技术接近微型化的极限,所以科学家们致力于DNA计算机的研究开发。
    • C.DNA计算机正走出科幻时代,成为一种现实可行的计算机新技术。
    • D.目前对RNA计算潜力的开发利用比DNA分子大,能处理更为复杂的问题。
  8. 从全文看,DNA计算机的“非自动化”特点指的是;

    • A.像算盘一样全部为手工操作。
    • B.技术是大型化的
    • C.对需要试验的DNA分子进行活动范围的限制
    • D.需要人工帮助
  9. 编制《DNA计算机与常规计算机的比较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古罗马人对古希腊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面希化”,并加以改造,终于诞生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 B.帕台农神庙是一座建立在柱梁关系的系统之上的完美建筑体,是体现诗意美的古希腊建筑的代表。
    • C.爱伦坡的诗句表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不同风格,也表现了两国人面对世界的不同心态与情调。
    • D.古罗马大斗兽场融技术的实用性与艺术的装饰性于一体,其建筑语言与建筑思想的完美结合堪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