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一)资料2014年3月,某审计组对乙公司2013年度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乙公司主要从事钢材产品的加工和贸易业务。有关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1、为了检查乙公司生产和存货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组准备实施如下审计程序:(1)检查生产通知单是否连续编号;(2)检查永续盘存记录是否由财会部门负责;(3)抽查领料凭证是否经由生产部门经理的批准;(4)抽查乙公司若干月份的存货盘点记录。2、经审计组确认,乙公司2013年产成品发运单的最后一个顺序编号是8498。在检查主营业务收人相关账簿与凭证时,审计组发现下列情况:(1)编号为8478的发运单于2013年入账;(2)编号为8513的发运单于2013年入账;(3)编号为8512的发运单于2014年入账;(4)编号为8486的发运单于2014年人账。3、在对产品成本的审查中,审计人员注意到2013年末原材料明细账显示,螺纹钢数量为零,而金额为红字1350万元。4、审计组发现,乙公司仓库中存放着以下类型的存货:(1)第三方寄销的镀锌板;(2)来料加工的电工钢;(3)已办理提货手续并确认销售但尚未装运的高强钢;(4)已验收入库但尚未付款的螺纹钢。5、根据审计人员以往的经验,某些大型贸易企业会通过产品循环销售的手法虚增销售业绩,即在产品实物不转移的情况下,将货物销售给客户后再进行回购,为避免过高税费支出,其出售与回购的价格差异较小。审计组决定将该问题列为审计重点。(二)要求:根据上述材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资料1”中,在所列示的审计程序中,合理的有:
“资料4”中,为核实此问题,获取有效证据,审计人员应实施的程序是:
“资料3”中,该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资料2”中,审计人员认为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对于“资料2”中反映的内部控制缺陷情况,可能导致丙公司发生的错弊行为有:
“资料5”中,为了查找产品销售业务真实性方面的疑点,审计人员下一步可以采用的审计程序有:
(一)资料2014年2月初,某审计组对丙公司2013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有关货币资金业务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1、审计实施方案对货币资金业务的具体审计程序及所要实现的审计目标做出安排,部分摘录如下:(1)运用分析程序,检查银行存款期末余额的总体合理性;(2)抽查现金日记账并追查至原始凭证,检查现金收支业务记录的完整性;(3)查验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是否连续编号,检查收付款业务授权控制的有效性;(4)函证银行存款账户,检查银行存款的真实性。2、审计人员在对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1)出纳员和会计人员分别保管支票和印章;(2)出纳员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3)会计人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4)会计人员可以直接办理5万元以下的付款业务。3、审计人员对库存现金进行突击盘点的结果如下:盘点时现金日记账余额为4300元;库存现金盘点数是2700元;除一张2013年11月经销售经理签字批准的金额为3500元的差旅费借据外,无其他未人账凭证;在保险柜中发现一本个人活期存折,2013年10月9日开户,户名为出纳员姓名,开户当天存人现金8000元,经询问是边角料变卖收入。4、审计人员收到举报,称丙公司领导2013年10月初擅自决定将本公司50万元资金通过银行转账借给其亲属开设的公司周转使用,2013年10月底归还,但资金借出与收回业务均未人账核算。(二)要求:根据上述材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资料1”中,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不能实现审计目标的是:
“资料4”中,审计人员认为存放在乙公司仓库中的下列存货,所有权不属于乙公司的有:
“资料3”中,审计组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资料2”中,审计人员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存在错报风险的情况有:
“资料5”中所述“累计折旧”期末余额减少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