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29. 主流观点认为《三国演义》是在尊刘抑曹、是在贬魏扬蜀,但如果置身其字里行间,不难发现曹、魏实在是光辉的很,而刘、蜀在冠冕堂皇之外总能让人看到背后的阴暗。曹操的败而大笑,刘备的痛哭流涕,曹魏的人才济济,蜀汉的将寡兵微都在暗示着无论以人格魅力还是人心所向上,曹操、魏国是要远远超越于刘备、蜀汉的。写孔明足智多谋而近妖,正反映出蜀汉人才匮乏,需靠人力挽救,相对的曹营谋臣如云,任谁都能提出真知灼见,人力之重显而易见;写勇冠三军的关羽在兵精粮足情况下败走麦城,身首异处,透视出蜀汉政权人才的片面性,而相应的张辽一孤军数次迫退孙权几十万大军,人才的全面性不言而喻。罗贯中事实上一直在用褒扬的语气贬损着正面人物,有时甚至会控制不住对刘备来一句“故把亲儿掷马前”的调侃,一个“故”字,活灵活现。

下面选项最符合文章意思的是( )。

  • A. 主流观点只是看到了《三国演义》的表面意思,而没有发现作者隐含的深意
  • B. 蜀汉人才的缺乏、片面是主流观点不可能看到的,而除非透过表面看本质才能发现这种缺点
  • C.“故把亲儿掷马前”中“故”的运用充分反映出主流观点中刘备的宽容和谦和
  • D. 曹操在主流观点中是作为反面人物而出现的,但在作者观点中,他是正面人物,是光辉形象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99.增长最多和最少的两个年龄段德尔人口数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多少?

    • A.18%B.25% C.31%  D.34%
  2. 98.根据人口年龄段的划分,哪一年龄段人口增长的幅度最大?

    • A.26-35  B.36-50  C.51-65  D.66岁以上 
  3. (三)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某地区人口构成基本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人

    指标

    2004年末数

    比重(%)

    2005年末数

    比重(%)

    地区总人口

    4256

    100.0

    4306

    100.0

    其中:城镇

    1830

    43.0

    1908

    44.3

    乡村

    2426

    57.0

    2398

    55.7

    其中:男性

    2192

    51.5

    2243

    52.1

    女性

    2064

    48.5

    2063

    47.9

    其中:0-15岁

    864

    20.3

    784

    18.2

    16-25岁

    919

    21.6

    835

    19.4

    26-35岁

    856

    20.1

    887

    20.6

    36-50岁

    821

    19.3

    891

    20.7

    51-65岁

    468

    11

    556

    12.9

    66岁以上

    328

    7.7

    353

    8.2

    95.某地区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 A.1.2%  B.2.6%  C.3.1%  D.4.3%  
  4. 96.某地区正真人口增长的幅度比乡村人口增长的幅度多几个百分点?

    • A.5.5百分点  B.5.3百分点  C.4.6百分点 D.3.1 百分点
  5. 97.从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出现负增长的有几个年龄段?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  94.粮食作物中的高杆作物产量占秋粮作物产量的百分之多少?

    • A.8.5%   B.5.3%  C.6.4%  D.10.8% 
  7. 93.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占非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百分比是多少?

    • A.19.82% B.28.35%  C.32.76%  D.46.14%
  8. 92.秋粮作物中产量最大的是产量最小的几倍?

    • A.45倍    B.35倍  C.20倍   D.18倍  
  9. (二)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北方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统计图表(万斤/单位)

    • A.41.5%  B.43.4%  C.45.1%  D.46.3%  
  10. 91豆类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比夏粮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少多少?

    • A.21个百分点    B.20个百分点   C.19个百分点  D.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