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厂房占地15000m2,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冻库或冷藏库。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t。B企业建有1 000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 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1.依据《火灾分类》(GB/T 4968—2008),如果B企业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发生火灾,该火灾的类别为( )。

  • A.A类火灾
  • B.B类火灾
  • C.C类火灾
  • D.D类火灾
  • E.E类火灾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E企业为汽油、柴油、煤油生产经营企业,2012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实行8小时工作制。对外经营的油库为独立设置的库区,设有防火墙。库区出入口和墙外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E企业2012年度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重伤2人,该起事故的情况如下。

    2012年11月25日8时10分,E企业司机甲驾驶一辆重型油罐车到油库加装汽油,油库消防员乙在检查了车载灭火器、防火帽等主要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后,在运货单上签字放行。8 a-25分,甲驾驶油罐车进入库区,用自带的铁丝将油罐车接地端子与自动装载系统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随后打开油罐车人孔盖,放下加油鹤管。自动加载系统操作员丙开始给油罐车加油。为使加油鹤管保持在工作位置,甲将人孔盖关小。

    9时15分,甲办完相关手续后返回,在观察油罐车液位时将手放在正在加油的鹤管外壁上,由于甲穿着化纤服装和橡胶鞋,手接触加油鹤管外壁时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人孔盖口挥发的汽油,进而引燃了人孔盖周围的油污,甲手部烧伤。听到异常声响,丙立即切断油料输送管道的阀门;乙将加油鹤管从油罐车取下,用干粉灭火器将加油鹤管上的火扑灭。

    甲欲关闭油罐车人孔盖时,火焰已延烧到人孔盖附近。乙和丙设法灭火,但火势较大,无法扑灭。甲急忙进入驾驶室将油罐车驶出库区,开出25m左右,油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甲死亡、乙和丙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计算E企业2012年度的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

    2.分析该起事故的问接原因。

    3.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辨识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4.简述E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2. F公司为从事粮油转运、储存、贸易的工贸企业,拥有专用的粮油码头,现有从业人员980人,其中有来自G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230人。F公司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人。

    F公司现有:60万t立筒仓1组,10万t平房仓1组,10万t食用植物油罐1组,5万t泊位2个,铁路专用线2条,500t/h吸粮机2台,100t/h进出仓散粮输送线2条,100t/h进出油输送管道2条,码头起重机(额定起重量5t或5t以上)3台,电梯5部,叉车20辆,1 000kV.A变压器3台,10t/h燃气锅炉2台,储存磷化铝等储粮化学药剂的药品库1座,二氧化碳钢瓶和磷化氢钢瓶各50个,氮气钢瓶45个。

    F公司粮油进出流程为:接卸船舶、火车、汽车运来的粮油,通过粮食输送系统入立筒仓或平房仓,通过油料输送系统入植物油罐;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通过相应系统装船舶、火车、汽车。

    为防止储存的粮食生虫,采用固定式环流熏蒸系统,使用瓶装二氧化碳气体和瓶装磷化氢气体,对立筒仓进行熏蒸;采用人工投放磷化铝药片,对平房仓进行常规熏蒸。充入纯度为98%的氮气,对植物油罐进行气调储藏。

    2013年5月18日,F公司发生1起未遂事故。该起事故过程为:上午8时,作业人员在平房仓储区向集装箱装散粮时,有2名劳务派遣人员违章乘坐粮食输送皮带上平房仓,9时40分,1人从离地8m的输送皮带上滑落,掉落在散粮堆上,未造成伤害。

    F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在2013年5月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立筒仓进出仓系统的电气设备老化,存在粉尘爆炸隐患。检查还发现了立筒仓区域其他3处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简述此次未遂事故报告的内容。

    2.列出F公司主要特种设备。

    3.简述F公司立筒仓粮食装卸作业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4.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6号),提出粉尘爆炸隐患治理方案。

    5.简述F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3.  C公司是一家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企业,该企业的涂装车间为独立设置的联合厂房,由5个主跨和1个辅跨组成。主跨内主要进行除锈、打磨、上漆、干燥。辅跨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和变配电室。

    涂装车间有员工125人,其中80人为来自D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制定了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工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防火防爆、劳保用品、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尘毒点监测。

    涂装作业以人工作业为主,主要包括:使用超声波除油垢、采用火焰去除旧漆、采用石英砂干喷除锈、使用红丹防锈漆作底漆、采用聚氨酯漆作面漆。

    涂装车间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并采取了防爆设计,有通风除尘设施和完善的避雷系统,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喷涂底漆和面漆的作业场所为封闭空间,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器和自动灭火装置,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检测。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辨识涂装车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指出涂装车间存在的国家禁止的作业。

    3.简述C公司对D公司的80名劳务派遣人员安全管理的内容。

    4.指出涂装车间厂房入口处应设置的安全标志并说明其提示的内容。

  4. 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

    •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的阀门
    • D.喷水稀释泄漏出的液氨
    •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出的液氨
  5. 依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B企业液氨车问内作业员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有( )。

    • A.放射性皮肤疾病
    • B.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 C.氨中毒
    • D.尘肺病
    • E.噪声性耳聋
  6. 在配电室内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 )。

    • A.高压区与低压区分设
    • B.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
    • C.辐射防护
    • D.设置应急照明
    • E.设置消防栓
  7. 液氨车间可能发生的爆炸有( )。

    • A.氨气爆炸
    • B.氢气爆炸
    • C.压缩机爆炸
    • D.液氨管道爆炸
    • E.液氨罐爆炸
  8. B企业存在的违规违章行为有( )。

    • A.未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 B.连体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 C.厂区设置的消防栓未按规定检测
    • D.连体厂房的7个出入日常年封闭
    • E.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
  9.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如果冷冻库内液氨泄漏导致人员伤亡,则该事故类别为( )。

    • A.中毒和窒息
    • B.物体打击
    • C.冲击
    • D.机械伤害
    • E.淹溺
  10.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B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 )。

    • A.甲类
    • B.乙类
    • C.丙类
    • D.丁类
    • E.戊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