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多选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包括( )

  • A.耕地占用补偿
  • B.耕地总量不减少
  • C.基本农田保护
  • D.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剑
  • E.鼓励合理开发未利用地
试题出自试卷《2010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真题及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2003年以来,某市花园小区(以下简称小区)距离某汽车修理厂(以下简称汽修厂)最近的一栋住宅楼中陆续有居民被确诊患有癌症。由于小区位于汽修厂下风向,已被确诊患有恶性淋巴癌的小区居民李某意识到癌症的发生可能与汽修厂喷漆作业有关。

    经专家证实,汽修厂喷漆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含强致癌性的苯类物质,长期接触会诱发癌症。李某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汽修厂停止喷漆作业,并赔偿损失30万元人民币。李某提交的证据除损害证明外,还包括汽修厂所用油漆含有苯类物质的产品说明书、关于苯类物质具有强致癌性的专家证明、长期接触苯类物质会诱发恶性淋巴癌的医学文献资料、李某患有恶性淋巴癌的诊断证明。汽修厂则辩称虽然喷漆所产生的气体中含有苯类物质,但由于致癌原因很多,李某提交的证据不能直接证明其所患癌症与其喷漆作业之间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因此请求人民法院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

    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自1998年以来汽修厂因喷漆作业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气体散发,环保部门曾屡次向其下达限期治理决定书,责令其停止喷漆作业,重新选址,并远离人口集中区域。但是,汽修厂对此决定并未理睬。

    问:(1)在本案中,如果汽修厂否认李某提出的侵权事实,是否应当举证,为什么? 

    (2)如果汽修厂应当举证,那么应当对哪些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3)环保部门责令汽修厂限期治理而不采取进一步强制措施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 2004年6月1日某市环保局接到投诉,称某河支流河水有严重异味。环保局主管局长汪某指示环境监测站进行调查。环境监测人员经取样检测后,发现该支流河水中氨氮类物质严重超标。收到检测结果后,汪某认为氨氮类物质易于挥发,且汛期水量较大,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环保局未采取进一步措施。同日环保局又收到投诉,称该河支流有死鱼现象。环境监察人员排查后发现氨氮类污染物是由某化工厂排放的,进一步调查后又查明:在总经理张某授意下,该化工厂新引进的生产线主体工程完成后,环保设备未“三同时”验收即于2004年5月31日进行了试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由于环保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使得大量高浓度含氨氮污水直接排入某河支流。 

    6月2日环保局工作人员制作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草案,责令该化工厂立即停止试生产,并提交给汪某签署。汪某则认为该化工厂是当地的利税大户,曾多次受到当地政府的各类表彰。因此,汪某并未签署限期整改通知书。6月4日该河干流开始出现死鱼现象,自来水厂也被迫关闭了部分取水口。6月5日汪某意识到事态严重,遂通过电话责令该化工厂立即停止试生产。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当天夜间该河干流即发生了重大水污染事故,除河内的鱼类大量死亡外,沿岸十余家自来水厂也被迫全部关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万元。数月后当地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张某和汪某的刑事责任。法院经审理后做出了有罪判决。

    问:(1)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 

    (2)汪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

  3.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分别对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做出了解释,但该法在第61条仅对“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做出规定,而未对环境噪声干扰所致妨害作出规定。

    问:何为“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立法为何要做出这种区分?当邻里之间发生环境噪声干扰所致妨害纠纷不能依据第61条予以解决时,应当依照民法(或者物权法)规定的何种原则予以解决?

  4. 国际环境法客体中“国家管辖以外的环境与资源”有哪几类?请举例说明。

  5. 最近几年,我国一些省、市纷纷在人民法院设立环保法庭、在人民检察院设立环境检察处、在公安机关设立环保公安分局,以建立和完善环保执法的协调机制。

    请你谈谈公、检、法机关设立上述机构的积极意义。

  6. 简述我国文化遗迹地保护立法规定的主要保护管理措施。

  7. 简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8.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

  9. 依照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的规定,转让探矿权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

    • A.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1年
    • B.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
    • C.探矿权属无争议
    • D.已缴纳探矿权使用费与探矿权价款
    • E.已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10.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包括( )

    • A.国际条约
    • B.国际习惯
    • C.一般法律原则
    • D.司法判例和公法家学说
    • E.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