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多选

根据我国宪法,下列自然资源既可属于国家所有,也可属于集体所有的有( )

  • A.矿藏
  • B.水流
  • C.森林
  • D.草原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40多万起,近10万人死亡。司机的酒驾、超载和超速驾驶,行人无视红绿灯的“中国式过马路”等行为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西方思想家曾言,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 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良好的法律意识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律意识的措施。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2. 2013年3月,某省会城市人民政府拟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章。该《办法》规定:“凡上一年度本市前100名纳税民营企业的企业主,其子女参加高中入学考试,总成绩可加20分。”该《办法》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过程中引起争议。《办法》起草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举是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主创造更好的条件。既然纳税大户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社会为何不能投桃报李?” 请结合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办法》侵犯了公民的何种宪法权利? (2)根据我国立法法,若该《办法》得以通过,应当报哪些国家机关备案? (3)接受备案的机关如果认为该《办法》与上位法相抵触,可作出何种审查意见?

  3. 材料一: 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赔)偿。 ——《唐律疏议.杂律》 材料二: 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又不得回利为本。 诸以粟麦出举,还为粟麦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仍以一年为断,不得因旧本更令生利,又不得回利为本。 ——《唐杂令》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违契不偿者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2)根据材料二,为保护借贷契约债务人的权利,唐朝法律确立了哪些规则? (3)唐朝法律如何维护和规范借贷关系?

  4. 简述中国古代法典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例》篇章体例的发展演变。

  5. 2013年7月,W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父母诉请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民事案件。该院判决:被告人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每两个月至少到父母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法定节假日均须履行探望义务。这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后的全国首例判决。 对此,有人认为,该判决保护了老年人权益,维护了传统伦理道德;有人则认为,不应当将道德法律化,探望父母虽符合伦理道德,但不应成为法律上的强制义务。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 (2)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6. 简述我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内涵。

  7. 简述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

  8.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与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 B.确立责任内阁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 C.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行使
    • D.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9. 与《大清现行刑律》相比,《大清新刑律》的主要变化包括( )

    • A.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
    • B.删除了“十恶”重罪等内容
    • C.改变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体例
    • D.采用了西方国家通行的缓刑、假释等制度
  10. 清朝中央政府除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法典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专门法规,其中包括( )

    • A.回疆则例
    • B.蒙古律例
    • C.理藩院则例
    • D.钦定西藏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