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专家预测试卷(2)

  • 卷面总分:150分
  • 浏览次数:0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40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专家预测试卷(2),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4类型题目。

  • 单项选择题
  • 简答题
  • 材料分析题
  • 教学设计题
部分试题预览
  1.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2.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的数学课教得非常出色。一些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旦经他指点,不久数学成绩便有飞快的提高。他除了教数学外,还是班主任。但是,他的班主任工作进展得不理想。有的学生数落说,王老师的全部心思都在数学上,组织课外活动、开班会,都是讲数学题。王老师偏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班委会由数学尖子组成。每当遇上学生不守纪律,王老师就把全班学生训一顿,而且采取枪打出头鸟的办法,狠狠地惩罚闹事者。但这并没有改变班上一团糟的局面,看到自己的班级,王老师很无奈。他认为自己尽了力,班会没少开,课外活动经常搞,也经常找学生谈话,做个别思想工作,但效果总是不明显。

    问题(一):从上面的材料来看,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好。请问,王老师陷入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试给予分析。(10分)

    问题(二):从王老师的经历来看,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素养外,还应具有哪些特殊的素养?(10分)

  4. 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

    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

    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

    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

    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我不知道该叫什么方法好。

    师:还有谁的方法和生3的一样?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给这种方法起个什么名称。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名称,有的叫“分开减”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说是“10减”法,还有的叫“先算减,再算加”法。

    师:这些名称都有道理,老师把你们的这些说法综合起来,起一个又简单又合理的名称,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就叫“破十法”吧!

    生4:我还有一种方法比“破十法”还好!

    师:是吗?怎么个好法,你说说!

    生4:因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法!

    师:你真会学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叫“连续减”法!

    师:(惊讶地)真的吗?怎么连续减呢?

    生5:(兴奋地跑上讲台)我先用12里的2减去9里面的2,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就得到3。

    师:你真是一个“小数学家”,太了不起了!

    问题:试述此教学片段中,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哪些特点?(20分)

  5.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6. 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7. 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8. 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  )。

    • A.广阔性
    • B.灵活性
    • C.逻辑性
    • D.深刻性
  9. 守恒指物体不论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具有守恒观念的年龄阶段是(  )。

    • A.O~2岁
    • B.2~7岁
    • C.7~11岁
    • D.11~15岁
  10. 对不听话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 A.倾听心事
    • B.端正态度
    • C.情绪疏导
    • D.侮辱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