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在“细胞构成生物体”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某教师先通过一段动画解释了细胞分化的现象,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片油菜叶,让学生自己探究这种植物器官是由多少种不同的细胞群构成的。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构成表皮、叶柄和“筋”的细胞群是不一样的。再通过与书上插图的对照,学生自己总结出“组织”的概念,教师又利用根尖模型以及课后习题中“吃甘蔗”的案例让学生拓展自己的分析并绘制概念图进行总结。
问题:
(1)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该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些课程资源?说明其作用。(10分)
(2)在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应注意哪些内容?(10分)
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中,某教师安排了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实验过程如下:
(一)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二)作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即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
1.打开试管2的橡皮塞,放入一片菹草叶子,再马上把橡皮塞塞好。(注意:管内的液体很满,小心操作,尽量不要让液体流出)
2.打开试管3的橡皮塞,放入一片同等大小的菹草叶子,也马上把橡皮塞塞好。(注意:管内的液体很满,小心操作,尽量不要让液体流出)
3.把1、2、3号试管同时放到灯光下照射几分钟,检查三个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叶片是上浮还是仍然沉在水底。
实验结果预测:
表一:……
结果记录与分析:
表二:……
(1)对比试管1与试管2可以发现:……
(2)对比试管2与试管3可以发现:……
(四)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__________(是\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原假设__________(成立\不成立)。
(1)分析上述材料,设计表一及表二。(18分)
(2)在组织该实验时,教师应注意什么?(12分)
材料:
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
呈现实验方案:将两株大小相同的天竺葵放在暗处2~3天后。分别放置在2个相同规格的密闭容器中,其中一容器装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容器中装等量水。放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取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水浴加热,溶去叶绿素,滴碘酒,观察叶片颜色。
呈现实验结果:甲中的叶片未变成蓝色;乙中的叶片变成了蓝色。
问题:本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乙中植物进行着光合作用。
生2:甲中植物没有淀粉。
生3: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所以甲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师: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是哪一变量不同引起的?
生:氢氧化钠溶液与清水。
师:回答得不错,设计方案时,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生:去除二氧化碳。
师:那么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不能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钾之类的物质?
生:可以。
师:所以设计氢氧化钠溶液只是控制变量的一种选择。那么,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多少(有无)。
师:设计本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生: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师:很好,结论的概括应结合实验中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证据,并紧密围绕研究的问题进
行。请同学们再次概括出研究的结论。
生4: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生5: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绿叶才能在光下制造淀粉。
生6: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
问题:
(1)如何才能使教师语言具有启发性?(10分)
(2)本材料运用了提问技能,提问的要点有哪些?(10分)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_头。(3分)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__________。(3分)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3。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6分)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4中的曲线__________。(3分)
兔是一种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下面是有关兔的实验。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步骤:
①取两组性别与年龄相同、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成年兔,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组兔下丘脑,乙组兔不作处理作为对照,先测定甲乙两组兔的体温。
③把甲乙两组兔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
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3分)
②若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3分)
(2)实验组和对照组可在同一组兔子身上进行,先做__________的实验,再做的实验进行前后对照。(6分)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_________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从而维持体温恒定。(3分)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的症状为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下列不属于家庭学习资源的是( )。
生产上常用嫁接的方法进行果树的营养生殖,这种生殖的优势是能够( )。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测试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点考前测试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教师学科知识与能力测试卷(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教师学科知识与能力测试卷
音乐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能力测试(高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
美术教师资格证(高中)学科知识与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考试题(高中学科知识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