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注册测绘师考试试题《测绘案例分析》章节练习(2)

  • 卷面总分:80分
  • 浏览次数:0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64次
  • 作答时间:180分钟
试卷简介

注册测绘师考试试题《测绘案例分析》章节练习(2),本试卷总分80分。

  • 案例分析题
部分试题预览
  1. 1)工程概况

    ××市地处山地和平原结合部,东西长30km,南北长15km。西部为丘陵地区,最高点90m,最低点30m;东部地势较平坦,最高点50m,最低点10m。为了满足××市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现对该市进行1:3000的数字航空摄影。选用高精度数码航摄仪DMC2001,焦距为120mm,像幅92mmX166mm。

    2)摄影要求

    像片航向重叠度要求为60%,最大不超过75%,最小不少于55%。旁向重叠度要求为30%,最小不少于15%。

    3)问题

    (1)航摄仪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鉴定?鉴定的项目有哪些?

    (2)根据工程概况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相对航高,摄影分区及各分区的摄影基准面、绝对航高,摄影基线和航线间隔,估算摄区像片总数及模型数。

    (3)航摄成果检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摄影成果包括哪些资料?

  2. 1)工程概况

    ××测绘院受××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该市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测区为全市范围,约4000km2。2009年已经完成全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并已完成初步建库工作。此次更新测量主要采用土地利用分类现场调查,边界定位采用网络RTK方式进行。

    2)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有较完备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资料,包括平面控制资料、高程控制资料、图件资料、地籍档案资料。

    3)测量项目目标

    (1)部分控制点检测;

    (2)权属变更调查(由甲方组织实施,乙方配合技术性工作);

    (3)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4)数据库更新。

    4)主要法律法规与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源部,2001年);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7)《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

    (8)《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

    (10)《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1999)}

    (1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1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lT12898-2009);

    (14)《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1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5)问题

    (1)土地利用调查的数学基础有哪些?

    (2)土地利用现状怎样分类?

    (3)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总体要求有哪些?

    (4)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5)用现状变更方法及要求有哪些?

  3. 1)工程概况

    受××省国土资源厅和民政厅的委托,××测绘院承担该省更新地市级、县级市的境界并建库的测绘任务。成图比例尺为1:1万,主要内容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数据库建库、成果提交等。

    2)设计、作业和检查验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

    (2)《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177-2009);

    (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2012):

    (5)《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与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6)《地理信息元数据》(GB/T19710-2005):

    (7)《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15661-2008):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2006):

    (9)《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10)《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11)《××省市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管理办法>;

    (12)本专业设计书。

    3)数据规格及技术指标

    (1)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

    平面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方法。

    (3)变更界址点

    采用实地测量,其他界址点采用测区内最新、比例尺最大的数字地图(DLG)进行境界数据采集。上交数据必须符合ARC/INFOEOO格式的要求。

    (4)界线、界址点数据分层及属性项

    界线、界址点数据分层及属性项定义参见表6-2。

    4)现有测绘成果资料

    (1)覆盖全测区的GPSC级控制点资料(2000国家坐标系);

    (2)全测区的市、县各级行政界线资料;

    (3)全测区最新的1:1万地形图(DLG);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资料;

    (5)其他相关资料。

    5)提交成果

    (1)测区专业设计书;

    (2)界址点更新成果数据;

    (3)界址点、界址线相关图表

    (4)数据库文件;

    (5)数据库使用说明;

    (6)项目检查报告;

    (7)项目技术总结等。

    6)问题

    (1)简述编写边界点位置说明的要求。

    (2)简述编写边界线走向说明的要求。

    (3)如何进行省级界线的界桩编号?

    (4)界线测绘中元数据文件制作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