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09年下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
-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资料完整,经济效益和货币计量。( )
- 正确
- 错误
-
“借”、“贷”两字不仅是记账符号,其本身的含义也应考虑,“借”只能表示债权增加,“贷”只能表示债务增加。( )
- 正确
- 错误
-
会计主体假设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假设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
- 正确
- 错误
-
会计的计量单位只有一种,即货币量度。(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会计计量涉及到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等。( )
- 正确
- 错误
-
原始记账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外借。( )
- 正确
- 错误
-
企业对其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才可以在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内,按照其价值和使用情况,确定采用某一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
- 正确
- 错误
-
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可将代表不同经济业务内容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
- 正确
- 错误
-
登记账簿时一般用蓝黑或碳素墨水满格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除会计制度允许外,也不得用红色墨水记账。(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账户记录编制试算平衡表后,如果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同所有贷方发生额相等,则说明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账户的登记是正确的。( )
- 正确
- 错误
-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
- 正确
- 错误
-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人总分类账户,又要记人所属的明细类账户。( )
- 正确
- 错误
-
一般来讲,法人应该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
- 正确
- 错误
-
企业只能编制一借一贷、一借多贷、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而不能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
- 正确
- 错误
-
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方式下,其记账凭证、账簿的设置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不相同的。( )
- 正确
- 错误
-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有效利用财产物资,加速资金周转。( )
- 正确
- 错误
-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
- 正确
- 错误
-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一样,都是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
- 正确
- 错误
-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相同点是在于汇总的方法一致。( )
- 正确
- 错误
-
为便于管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明细账必须采用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格式。( )
- 正确
- 错误
-
在采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企业应定期分别编制一张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及汇总转账凭证。( )
- 正确
- 错误
-
办理月结,应在各账户最后一笔记录下面划一条通栏红线,在红线下计算出本月发生额及月末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本月合计”或“本月发生额及余额”字样,然后在下面再划一条蓝线。 ( )
- 正确
- 错误
-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距,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以便于发现错误时进行修改。( )
- 正确
- 错误
-
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根据会计凭证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叫序时账簿。( )
- 正确
- 错误
-
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
- 正确
- 错误
-
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由会计人员在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并及时将销毁情况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
- 正确
- 错误
-
往来款项的清查,采用与对方核对账目的方法。( )
- 正确
- 错误
-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账单是会计档案,但不是原始凭证。( )
- 正确
- 错误
-
下列属于静态会计等式的有( )。
- A.收入—费用=利润
- B.资产=负债+权益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D.资产=权益
-
所有的记账凭证都应附有原始凭证。( )
- 正确
- 错误
-
在各种不同账务处理程序下,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都是相同的。( )
- 正确
- 错误
-
会计账户的各项金额的关系可用( )表示。
- A.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 D.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 C.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 D.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
会计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 A.具有独立的资金
- B.具有一定的数量的账簿
- C.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
- D.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
-
生产费用包括( )。
- A.直接人工费用
- B.直接材料费用
- C.车间制造费用
- D.其他直接生产费用
-
下列经济业务中,只引起企业会计等式两方中一方变化的有( )。
- A.以存款购进材料
- B.购进机床一台,货款暂欠
- C.应收票据到期,收回款项
- D.以存款对外投资
-
企业的资金运动由各个环节组成,它包括( )。
- A.资金投入
- B.资金运用
- C.资金退出
- D.资金增值
-
会计主体可以是( )。
- A.一个营利性组织
- B.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
- C.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
- D.不进行独立核算的企业
-
某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若只涉及两个账户,一个资产账户记借方,则有可能( )。
- A.另一个资产账户记贷方
- B.另一个负债账户记贷方
- C.另一个所有者权益账户记贷方
- D.另一个资产账户记借方
-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 )。
- A.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
- B.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 C.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 D.根据企业情况的不同,会计科目有所区别
-
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该注意( )。
- A.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人试算平衡表
- B.如果试算平衡,说明账户记录正确无误
- C.如果试算不平衡,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应该认真查找,直到平衡为止
- D.即使试算平衡,也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
-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 )。
- A.利润的计算
- B.所得税的计算
- C.所得税的交纳
- D.利润的分配
-
某企业月末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因漏算一个账户,计算的月末借方余额合计为150000元,月末贷方余额合计为180000元,则漏算的账户( )。
- A.为借方余额
- B.为贷方余额
- C.余额为15000元
- D.余额为30000元
-
可以记人账户借方的情况有( )。
- A.资产和费用的增加
- B.负债的减少
- C.收入的减少
- D.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
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50000元,填制记账凭证时,将金额误记为5000元,科目没有错,并已登记人账。更正此种错误时( )。
- A.久应用红字更正法
- B.应用补充登记法
- C.红字凭证的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45000 贷:原材料45000
- D.补记凭证的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45000 贷:原材料45000
-
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
- A.适合本单位经济业务特点
- B.保证会计凭证经过的环节进行了有关处理和审核
- C.适合本单位机构设置、人员分工
- D.避免会计凭证的不必要的环节停留
-
收回贷款2500元存人银行,记账凭证的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2580
贷:其他应收款2580
并且已经登记人账。更正时需要作的会计分录包括( )。
- A.用蓝字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80元,贷记“其他应收款”账户80元
- B.用红字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80元,贷记“其他应收款”账户80元
- C.用红字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2580元,贷记“其他应收款”账户2580元
- D.用蓝字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2500元,贷记“应收账款”账户2500元
-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封面上应当注明( )。
- A.企业名称
- B.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
- C.企业统一代码
- D.企业负责人签名
-
收回贷款1500元存人银行,记账凭证中误将金额填为15000元,并已人账。错账的更正方法是( )。
- A.用红字更正法更正
- B.用蓝字借记“银行存款”账户1500元,贷记“应收账款”账户1500元
- C.用红字借记“应收账款”账户15000元,贷记“银行存款”账户15000元
- D.用红字借记“银行存款”账户13500元,贷记“应收账款”账户13500元
-
会使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大于银行对账单余额的未达账项有( )。
- A.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
- B.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 C.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
- D.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
-
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下列会计档案中,需要永久保存的有( )。
- A.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B.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 C.会计移交清册
- D.年度财务报告
-
会计科目是指对( )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 A.会计主体
- B.会计要素
- A.会计科目
- D.会计信息
-
对于应收账款账户来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借方反映由于销售或提供劳务应收而未收的款项
- B.贷方反映收到的客户付款
- C.余额表示期末应收的款项
- D.贷方反映应付的购货款
-
下列项目中,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是( )。
- A.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外单位货款
- B.购买一批材料,货款尚未支付
- C.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存人银行
- D.向银行借入长期借款,偿还应付账款
-
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是( )。
- A.会计核算职能
- B.会计监督职能
- C.会计计划职能
- D.会计预测职能
-
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 )。
- A.收付实现制
- B.权责发生制
- C.应收应付制
- D.应计制
-
(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基础。
- A.会计主体
- B.会计分期
- C.会计核算
- D.持续经营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列示了( )个会计要素。
- A.五
- B.六
- C.八
- D.十二
-
下列凭证中,( )属于自制原始凭证。
- A.银行付款通知单
- B.购货发票
- C.销货发票
- D.上缴税金收据
-
由静态三要素组成的会计等式是( )。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资产=负债+权益
- C.收入—用=利润
- D.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
-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会计一词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 )。
- A.西周
- B.原始社会
- C.商朝
- D.夏
-
某企业材料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为16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15000元,其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发生额分别为:甲材料本期借方发生额3500元,贷方发生额4500元;乙材料本期借方发生额10500元,贷方发生额9000元;则丙材料本期为( )。
- A.借方发生额13500元,贷方发生额14000元
- B.借方发生额2000元,贷方发生额1500元
- C.借方发生额1000元,贷方发生额2000元
- D.因不知各账户期初余额,故无法计算
-
能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的方法是( )。
- A.会计科目
- B.会计账户
- C.会计凭证
- D.会计报表
-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满足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指的是( )。
- A.合法性原则
- B.相关性原则
- C.实用性原则
- D.准确性原则
-
假如某账户本期增加发生额为1200元,减少发生额为1500元,期初余额为1300元,则该账户本期期末余额为( )元。
- A.4000
- B.1600
- C.1200
- D.1000
-
为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时必须依据( )。
- A.金额计算正确的原始凭证
- B.填写齐全的原始凭证
- C.盖有填制单位财务公章的原始凭证
- D.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
-
下面不属于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之一的是( )。
- A.期初余额
- B.期末余额
- C.本期发生额
- D.本期增加发生额
-
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为( )。
- A.某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该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
- B.资产类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资产类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
- C.权益类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权益类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
- D.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二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
-
某企业2006年9月30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50000元,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余额为45000元,经过逐笔核对,发现有以下两笔未达账项:(1)9月30 13,供电局从企业银行户头中扣收当月电费10000元,(2)委托银行向乙单位收取的货款5000元已到账,以上两项业务银行均已人账,企业还未入账。如果采用剔除式调节未达账项的方式,调整后企业及银行对账单位的金额均为( )。
- A.45000元
- B.50000元
- C.55000元
- D.40000元
-
对账即核对账目,其主要内容包括( )几个方面的内容。
- A.账实核对、账表核对、账账核对、账证核对
- B.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
- C.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表表核对
- D.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实核对
-
借贷记账法下,“借”表示( )。
- A.资产的减少或权益的增加
- B.资产的增加或权益的增加
- C.资产的减少或权益的减少
- D.资产的增加或权益的减少
-
企业向银行借入9个月的借款80000元,存人银行。正确的会计分录是( )。
- A.借:短期借款80000贷:银行存款80000
- B.借:银行存款80000贷:长期借款80000
- C.借:银行存款80000贷:短期借款80000
- D.借:银行存款80000贷:应付账款80000
-
某公司6月份计算应发放职32212资15000元,其中:营业人员工资10000元,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
- A.借:营业费用10000管理费用5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5000
- B.借:营业费用15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5000
- C.借:管理费用15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5000
- D.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5000
-
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时形成的相关账户之间的借贷对应关系,称为( )。
- A.会计分录
- B.账户对应关系
- C.对应账户
- D.平行登记关系
-
日记账的最大特点是( )。
- A.按现金和银行存款分别设置账户
- B.可以提供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每日发生额
- C.可以提供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每日静态、动态资料
- D.逐日逐笔顺序登记并每日结出余额
-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是( )。
- A.不利于会计核算分工
- B.不能进行试算平衡
- C.反映不出账户的对应关系
- D.会计科目数量受限制
-
某企业本期期初资产总额为260000元,本期期末负债总额比期初减少20000元,期末所有者权益比期初增加50000元。则该企业本期期末资产总额为( )元。
- A.260000
- B.290000
- C.230000
- D.190000
-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 )。
- A.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B.投资人享有的经济利益
- C.全部收入
- D.经营成果
-
在财产清查中填制的“账存实存对比表”是( )。
- A.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
- B.调整账面记录的记账凭证
- C.登记总分类账的直接依据
- D.登记日记账的直接依据
-
某企业原材料盘亏,现查明原因,属于定额内损耗,按照规定予以转销时,应编制的会计录为( )。
-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原材料
- 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管理费用
- C.借:管理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D.借:营业外支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结账时,应当划通栏双红线的是( )。
- A.12月末结出全年累计发生额后
- B.各月末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后
- C.结出本季累计发生额后
- D.结出当月发生额后
-
某企业资产月初总额是120万元,本月发生4笔经济业务;1)向银行借人10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2)购进原材料1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3)收回应收账款30000元,存入银行4)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40000元其资产总额月末为( )
- A.128万元
- B.130万元
- C.126万元
- D.132万元
-
卡片账一般适用于账页需要随着财产物资的使用或存放地点的转移而重新排列的明细账,如( )。
- A.应收账款明细账
- B.现金日记账
- C.固定资产总账
- D.固定资产明细账
-
我国的法定记账方法是( )。
- A.增减记账法
- B.收付记账法
- C.借贷记账法
- D.单式记账法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记账采用( )。
- A.复式记账法
- B.单式记账法
- C.借贷记账法
- D.以上均可
-
下列错误中,能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有( )。
- A.某项经济业务未人账
- B.某项经济业务重复记账
- C.应借应贷账户中借贷方向颠倒
- D.应借应贷账户中借贷金额不相等
-
(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A.资产
- B.负债
- C.收入
- D.费用
-
“利润分配”账户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属于( )账户。
- A.资产类
- B.负债类
- C.所有者权益类
- D.成本类
-
按( )的不同,会计报表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 A.报送的对象
- B.编制的单位
- C.反映的内容
- D.会计要素
-
( )可以汇总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全貌。
- A.会计账簿
- B.总分类账
- C.财务会计报告
- D.明细分类账
-
下列不属于原始凭证的是( )。
- A.销货发票
- B.差旅费报销单
- C.现金收据
-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