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09年上半年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
1.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某企业6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6月2日,企业开出一张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30 000元,备发工资。
(2)6月5日,企业向希望工程捐款10 000元,已转账付讫。
(3)6月6日,企业收回前欠货款200 000元,存入开户银行。
(4)6月7日,企业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入账价值为50 000元,货款已通过银行划转。
(5)6月10日,车间主任出差参加技术培训,预借差旅费5 600元,已现金付讫。
(6)6月14日,企业购入生产用的材料一批,材料的买价是80 000元,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是200元,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是2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7)6月18日,某单位因违反销售合同,应向企业支付罚款68 000元,款项已经收到送存银行。
(8)6月22日,用存款支付上月应缴所得税7 000元。
(9)6月25日,企业为营销产品参展糖酒会,支付展厅柜台租用费60 000元,用现金付讫。
(10)6月26日,车间主任参加培训归来,报销差旅费4 200元,剩余款退回。
(11)6月27日,销售多余材料一批,价值1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12)6月28日,财务部购买复印纸和墨盒,价值300元,用现金付讫。
(13)6月29日,企业销售产品一批,售价620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对方开出一张商业承兑汇票抵付货款。
(14)6月30日,进行材料领用汇总。本月生产用原材料300 000元,车间一般耗用10 000元,销售部耗用5 000元,其他管理部门耗用1 200元,其中,采购部耗用500元,财务部耗用600元,信息部耗用100元。
(15)6月30日,进行工资费用汇总。本月生产产品工人工资32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8 000元,销售部门工资20 000元,其他管理部门工资6 000元,其中,采购部3 200元,财务部耗用2 100元,信息部耗用700元。
(16)6月30日,按上述工资的14%计提福利费。
(17)6月30日,结转本月制造费用。
(18)6月30日,假设本月无在产品,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19)6月30日,结转已销产品成本140 330元。
(20)6月30日,结转已销多余材料成本450元。
(21)6月30日,结转所有收类账户
(22)6月30日,结转所有费用类账户
(23)6月30日,假设本月没有纳税调整项目,按25%计算本月应交所得税。
(24)6月30日,结转本月所得税费用
-
3.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如何分类?各期间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时间要求是什么?
-
2.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利润表”。
-
1.什么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法?试算平衡法包括几种方法?这几种试算平衡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
2.账实核对包括哪些内容?
-
9.某企业原材料明细账由于材料品种较多,更换背后账、重新抄一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不必每年更换账簿。()
- 正确
- 错误
-
10.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5年。()
- 正确
- 错误
-
7.收款凭证可分为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 正确
- 错误
-
8.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核对是账账核对。()
- 正确
- 错误
-
6.总分类账户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
- 正确
- 错误
-
4.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 正确
- 错误
-
5.明细分类科目就是二级科目。( )
- 正确
- 错误
-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核算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 正确
- 错误
-
2.在我国,会计年度一般采用日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 正确
- 错误
-
3.所得税费用不会影响营业利润。( )
- 正确
- 错误
-
9.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要求( )
- A.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 B.积极处理多余挤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 C.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 D.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
10.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 )
- A.单步式
- B.账户式
- C.报告式
- D.多步式
-
7.下列情况,可以使用红色墨水记账的是()
- A.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增加数
- B.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 C.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内登记正数余额
- D.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内登记负数余额
-
6.会计凭证的意义是( )
- A.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 B.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 C.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 D.汇总业务数据,编制会计报表
-
8.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有( )
- A.封面
- B.扉页
- C.账页
- D.标签
-
5.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做到()
- A.会计凭证相同
- B.借贷方向相同
- C.会计期间相同
- D.金额相同
-
4.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的重大意义是( )
- A.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 B.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 C.是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的前提条件
- D.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
3.所有者权益包括( )
- A.实收资本
- B.未分配利润
- C.资本公积
- D.盈余公积
-
2.下列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
- A.长期借款
- B.应付票据
- C.应付职工薪酬
- D.所得税费用
-
19.下列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是( )
- A.应收账款
- B.应收票据
- C.其他应收款
- D.预收账款
-
20.下列保管期限为25年的会计档案是()
- A.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B.银行对账单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银行存款总账
-
1.会计假设是( )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会计分期
- D.货币计量
-
18.会计分录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 A.应记账户的名称
- B.应记账户的方向
- C.应记账户的金额
- D.应记入账的时间
-
17.因更换出纳员而对现金进行盘点和核对,属于()
- A.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C.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D.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16.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本单位银行存款调节后的余额等于()
- A.本单位银行存款余额+本单位已记增加而银行未记增加的账项—银行已记增加而本单位未记增加的账项
- B. 本单位银行存款余额+银行已记增加而本单位未记增加的账项—银行已记增加而本单位未记增加的账项
- C. 本单位银行存款余额+本单位已记增加而银行未记增加的账项—本单位已记增加而银行未记增加的账项
- D. 本单位银行存款余额+银行已记减少而本单位未记减少的账项—银行已记增加而本单位未记增加的账项
-
15.下列不属于财产清查方法的是( )
- A.实地盘点法
- B.发函询证
- C.技术推算法
- D.永续盘存法
-
12.账户余额的计算公式是( )
- A. 期末余额=上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 B.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 C. 期末余额=上期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 D.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
13.下列不是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的是( )
- A.原始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 B.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 C.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 D.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
14.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登记部分类账户的依据不同
- B.会计凭证的传递方法不同
- C.登记明细分类账户的依据不同
- D.会计分工不同
-
10.三栏式账簿是设置有( )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 A.日期、摘要、余额
- B.日期、借方、贷方
- C.摘要、借方、贷方
- D.借方、贷方、余额
-
11.在我国,单位一般只针对( )采用卡片账形式。
- A.、库存商品明细账
- B.银行存款日记账
- C.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 D.固定资产明细账
-
8.某单位会计部第8号经济业务的一笔分录需填制两张记账凭证,则这两张凭证的编号为()
- A.8,9
- B.91/2,92/2
- C.81/2,82/2
- D.81/2,92/2
-
9.下列账簿格式中,不属于按用途分类的是()
- A.活页账
- B.分类账
- C.日记账
- D.备查账
-
7.记账凭证按内容分( )
- A.外来记账凭证与原始记账凭证
- B.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 C.复式凭证与单式凭证
- D.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
6.下列不是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的是( )
- A.记账标记
- B.填制单位签章
- C.填制日期
- D.凭证编号
-
5.单据是( )
- A.记账凭证
- B.发票
- C.记账凭单
- D.原始凭证
-
4.填制凭证时发生错误,应当( )
- A.采用划线更正法
- B.采用补充登记法
- C.采用重新填制
- D.采用红字更正法
-
3.会计等式是( )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收入—费用=利润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 D.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2.下列不属于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的是( )
- A.资金投入
- B.资金运用
- C.资金转移
- D.资金退出
-
1.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
- A.核算与监督
- B.参与经济决策
- C.预测经济前景
- D.评价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