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押题密卷(五)
-
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
请说说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你如何采取应对措施?
-
通过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可望获得哪些收获?
-
幼儿教师如何根据感知觉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
简要说明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
简述3~7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
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美感
-
气质
-
自我意识
-
内部言语
-
再造想象
-
亲子关系通常分成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证明,_________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
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方面。
-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需要两种。
-
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
成人和幼儿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不同的,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_的不同。
-
_________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
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与_________在幼儿行为调节中所起的作用有密切联系。
-
从功能看,内部言语的特点是不作为交流的工具,是对自己的言语,因此,又称_________。
-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是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_________。
-
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_________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
-
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 A.自我评价
- B.自我体验
- C.自我控制
- D.自我觉醒
-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父亲
- B.同龄人
- C.母亲
- D.教师
-
不属于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 )。
- A.活泼好动
- B.喜欢交往
- C.好奇好问
- D.很不稳定
-
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 A.生理性需要
- B.情绪表达性需要
- C.自我调节性需要
- D.社会性需要
-
“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
- A.民主型
- B.专制型
- C.独断型
- D.放任型
-
下列各项表述,(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 B.看见中年女性就叫“阿姨”
-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
幼儿语法掌握过程中,结构变化不包括( )。
- A.逐渐分化
- B.逐步严谨
- C.副词运用
- D.语法意识
-
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
- A.动作的概括
- B.生活情景的概括
- C.情绪性的概括
- D.功用性的概括
-
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 )进行推理和判断。
- A.游戏逻辑
- B.生活逻辑
- C.直观逻辑
- D.客观逻辑
-
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 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 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 )。
- A.感觉
- B.知觉
- C.记忆
- D.思维
-
由于( )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象的过程。
- A.动机
- B.需要
- C.情绪
- D.记忆
-
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 )。
- A.运动记忆
- B.情绪记忆
- C.形象记忆
- D.语词记忆
-
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 )。
- A.稳定性较好
- B.分配能力较强
- C.范围较大
- D.选择性较强
-
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的年龄是( )。
- A.6个月~1岁
- B.1岁~l岁半
- C.1岁半~2岁
- D.2岁~2岁半
-
生物学家发现新出生的小鸡、小鹅在个体生命中一个短暂的( )发生,个体在这时刻所印刻的对象,可以使该个体对它接近并发生偏好,而且不会被忘却,由此形成了一种对它的永久约束性的依恋。
- A.转折期
- B.敏感期
- C.危机期
- D.最佳发展期
-
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
- A.0~6、7岁
- B.0~12岁
- C.0~15岁
- D.0~18岁
-
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和顺序( )。
- A.没有规律
- B.根据不同个体而不同
- C.大致相同
- D.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
“看见”、“听到”、“想象”、“思考”是( )。
- A.心理过程
- B.心理状态
- C.个性特征
- D.能力倾向
-
注意是一种( )。
- A.独立的心理过程
- B.认知风格
- C.心理现象
- D.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