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押题密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第 51 题 联系实际,谈谈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 第 49 题 教师应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并培养新的学习需要?

  3. 第 50 题 论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4. 第 47 题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分的艺术。

  5. 第 48 题 简述生活中保持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6. 第 46 题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7. 第 44 题 效度

  8. 第 45 题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9. 第 43 题 正迁移

  10. 第 41 题 反思性实践

  11. 第 42 题 定势

  12. 第 39 题 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__________与__________。

  13. 第 40 题 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__________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14. 第 38 题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__________。

  15. 第 36 题 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_环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16. 第 37 题 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__________相关。

  17. 第 34 题 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_________予以矫正。

  18. 第 35 题 目前,我国心理学家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 第 33 题 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介于__________、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0. 第 32 题 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 第 29 题 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 A.运动技能
    • B.阅读技能
    • C.运算技能
    • D.记忆技能
  22. 第 31 题 先学习的信息对后学习的信息的干扰,叫做_________。

  23. 第 30 题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

    • A.强化
    • 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 C.消退
    • D.惩罚
    • E.分化与泛化
  24. 第 28 题 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

    • A.独特性
    • B.稳定性
    • C.综合性
    • D.复杂性
    • E.功能性
  25. 第 27 题 以卜属于学生群体差异的是(  )。

    • A.年龄差异
    • B.学习方式差异
    • C.兴趣差异
    • D.性别差异
    • E.社会文化差异
  26. 第 26 题 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计划策略
    • D.监视策略
    • E.调节策略
  27. 第 24 题 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 A.教师指导
    • B.学习材料特性
    • C.媒体
    • D.认知结构
    • E.智力
  28. 第 25 题 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是(  )。

    • A.遗传
    • B.人际关系   __
    • C.社会环境
    • D.学校教育
  29. 第 23 题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可以从哪些方面人手?(  )

    • A.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 B.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 C.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 D.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 E.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30. 第 22 题 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

    • A.爱国主义情感
    • B.集体主义情感
    • C.义务感
    • D.责任感
    • E.事业感
  31. 第 21 题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  )。

    • A.语言符号系统
    • B.非语言符号系统
    • C.文字符号系统   __
    • D.情感系统
    • E.认知系统
  32. 第 19 题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 A.教材
    • B.情境
    • C.生存
    • D.学生
  33. 第 20 题 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  )实施。

    • A.教学过程中
    • B.形成性评价之后
    • C.形成性评价之前   __
    • D.教学过程之后
  34. 第 18 题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  )。

    • A.工作动机
    • B.成就动机   __
    • C.交往动机
    • D.生理动机
  35. 第 17 题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

    • A.程序性知识
    • B.实用的知识
    • C.直观的知识
    • D.可应用的知识
  36. 第 16 题 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的问题。

    • A.有结构
    • B.无结构
    • C.界定含糊
    • D.无固定答案
  37. 第 14 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  )为主。

    • A.主体学生
    • B.正常学生
    • C.非正常学生
    • D.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38. 第 15 题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39. 第 13 题 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  )。

    • A.教师权威
    • B.教师感召力
    • C.师生关系
    • D.教师能力
  40. 第 12 题 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 A.斯皮尔曼
    • B.卡特尔
    • C.瑟斯顿
    • D.吉尔福特
  41. 第 10 题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 B.教学媒体
    • C.教师的爱好   __
    •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42. 第 11 题 梦属于(  )。

    • A.有意想象
    • B.无意想象
    • C.再造想象
    • D.幻想   __
  43. 第 9 题 上位学习又称(  )。

    • A.类属学习
    • B.总括学习
    • C.并列结合学习   __
    • D.命题学习
  44. 第 8 题 “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

    • A.刻板效应
    •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首因效应
  45. 第 7 题 青年初期是世界观(  )。

    • A.形成时期
    • B.初步形成时期
    • C.初步成熟时期
    • D.成熟时期
  46. 第 4 题 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  )

    • A.水
    • B.饥渴   __
    • C.寻求水源
    • D.喝水
  47. 第 5 题 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 A.与生俱来的
    •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48. 第 6 题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 A.目的和内容
    • B.共同语言
    • C.深厚友谊
    • D.约束力量
  49. 第 3 题 (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 A.内部反馈
    • B.外部反馈
    • C.动觉反馈
    • D.过程反馈
  50. 第 2 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

    • A.攻击性行为
    • B.亲社会行为
    • C.性别角色的获得
    • D.观察能力
  51. 第 1 题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 A.认知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欲望内驱力
    • D.自我提高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