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深度押题试卷(1)
-
案例中,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 A.受教育权
- B.人身自由权
- C.隐私权
- D.名誉权
-
若在“食品节”期间,学生由于疏导车辆造成人身伤害,( )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 A.校长
- B.学校
- C.教师
- D.市政府
-
学校的做法违反了什么法律?( )
- A.《义务教育法》
- B.《教育法》
- C.《未成年人保护法》
- D.《教师资格条例》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某市一所初中在该市举办“绿色食品节”期间,利用学校地处市中心的位置,将操 场改为临时停车场,并停止了校内一切体育活动。学校还组织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轮流疏 导和看管车辆。该校校长认为这种做法既为学校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为学生提供了勤工 助学的机会,一举两得。
案例中,学校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
- A.将操场改为临时停车场
- B.停止校内一切体育活动
- C.组织教师疏导车辆
- D.组织高年级学生看管车辆
-
根据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学校是普通小学,有权拒绝李某的要求
- B.李某的儿子虽身体残疾,但智力正常,学校不应该拒绝其入学
- C.学校的做法是违法的
- D.学校可以允许李某的儿子入学,但应要求缴纳借读费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工人李某的儿子从小两腿瘫痪,需要助手推车才能行走。虽有残疾,但智力正常。今年孩子已满7岁,父母决定送孩子上学。因附近没有专门为残疾儿童开设的特殊教育学校,就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申请就读。学校方面认为,学校本身是一所普通小学,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而且学校无特殊班,没有为残疾儿童准备的专门设施,学校不宜接受残疾儿童入学。因此,学校拒绝了李某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是( )。
- A.参与选举
- B.制定法律
- C.受教育权
- D.拒绝接受教育
-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依据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 )两种方式。
- A.普通教育
- B.特殊教育
- C.集体教育
- D.个别教育
-
特殊教育一般针对( )。
- A.未丧失基本生活和学习能力智障儿童
- B.聋哑儿童
- C.不能适应学习生活的儿童
- D.天才儿童
-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集中学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 )
- 正确
- 错误
-
新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
- 正确
- 错误
-
两个I0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形式训练说,电话接线员经过长期训练,记忆数字的能力会大大提高,但不能保证他们记忆外语词汇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 )
- 正确
- 错误
-
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米。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练,跳高成绩达2.00米。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 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 ( )
- 正确
- 错误
-
遗忘的进程是先慢后快。 ( )
- 正确
- 错误
-
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 ( )
- 正确
- 错误
-
标准化测验因其测验条件的标准化,测验的结果比较客观一致,所以适用的范围和 时限较窄。 ( )
- 正确
- 错误
-
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予间接指导。 ( )
- 正确
- 错误
-
实验法是在教育和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控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表现的方法。( )
- 正确
- 错误
-
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
- 正确
- 错误
-
按照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观点,教师在自尊水平低的学生中灌输为学习本身的满足而去学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 ( )
- 正确
- 错误
-
拥有某一领域丰富的知识经验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规模越大,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 )
- 正确
- 错误
-
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 )
- 正确
- 错误
-
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能发生。 ( )
- 正确
- 错误
-
合作学习中,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且听者比主讲者收益更大。 ( )
- 正确
- 错误
-
做笔记是一种组织策略常用的学习方式。 (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 )
- 正确
- 错误
-
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 C.对活动的满意感
- D.群体领导方式
- E.和谐的人际关系
-
广义地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则猫解决了问题。 ( )
- 正确
- 错误
-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 j
-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B.心理发展观
- C.内化学说
- D.最近发展区理论
- E.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
一般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 )阶段。
- A.选择
- B.认同
- C.接受
- D.赞赏
- E.行动
-
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
- A.说服
- B.榜样示范
- C.群体约定
- D.价值辨析
- E.奖励与惩罚
-
教师应采取( )措施提高课堂群体的凝聚力。
- A.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 B.培养群体认同感
- C.规定群体单一思想
- D.形成群体成员归属感
- E.给予学生赞许与鼓励,形成力量感
-
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有( )。
- A.对立与统一
- B.吸引与排斥
- C.积极与消极
- D.合作与竞争
- E.主体与客体
-
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
- A.参观法
- B.演示法
- C.实验法
- D.实习法
- E.练习法
-
恐怖症可分为( )。
- A.单纯恐怖症
- B.焦虑恐怖症
- C.广场恐怖症
- D.抑郁恐怖症
- E.社交恐怖症
-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 A.字词
- B.人名
- C.时间
- D.观念
- E.怎样骑车
-
压力( )。
- A.也叫应激
- B.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 C.是一个过程
- D.是一种广泛性焦虑
- E.是一种身心反应
-
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 )特性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 A.清晰性
- B.稳定性
- C.包容性
- D.概括性
- E.连贯性和可辨别性
-
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 )。
- A.确定评估目标
- B.搜集有关的资料
- C.描述并分析资料
- D.形成价值判断
- E.作出决定
-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
- A.时间管理策略
- B.环境管理策略
- C.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 D.学习工具管理策略
- E.社会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根据问题的组织程度不同可以把问题分为( )。
- A.抽象问题
- B.排列问题
- C.转换问题
- D.结构问题
- E.无结构问题
-
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零强化
- D.惩罚
- E.表扬
-
维纳把行为结果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 )。
- A.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 B.内部归因与稳定归因
- C.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
- D.可控制归因与稳定归因
- E.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 )。
- A.原型定向
- B.原型操作
- C.原型联结
- D.原型整合
- E.原型内化
-
训练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有( )。
- A.用途扩散
- B.过程扩散
- C.结构扩散
- D.方法扩散
- E.形态扩散
-
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可以分为( )。
- A.接受
- B.反应
- C.形成价值观念
-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 E.价值体系个性化
-
下列各项中,属于安德森心智技能理论的是( )。
- A.认知阶段
- B.操作阶段
- C.记忆阶段
- D.深化阶段
- E.自动化阶段
-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
- A.教学过程
- B.学习过程
- C.评价过程
- D.反思过程
-
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 )。
- A.0.25~2秒
- B.0.2~0.5秒
- C.2秒到l分钟
- D.5秒到2分钟
-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 A.自我期待感
- B.自我效能感
- C.自我预期感
- D.自我归因感
-
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大多数资料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评价是( )。
- A.形成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正式评价
- D.非正式评价
-
在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逐渐关注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这是( )思潮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 A.行为主义
- B.认知主义
- C.人本主义
- D.建构主义
-
小红以前从不敢同老师说话,一次她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马上给予了表扬,并耐心解答了问题,此后她养成了主动向老师请教的习惯。这是老师运用了( )方法。
- A.强化法
- B.代币奖励法
- C.示范法
- D.惩罚法
-
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是( )。
- A.问题行为
- B.教学行为
- C.学习行为
- D.操作行为
-
( )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
- A.性别差异
- B.年龄差异
- C.种族差异
- D.水平差异
-
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 )。
- A.顺应性迁移
- B.同化性迁移
- C.重组性迁移
- D.一般性迁移
-
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被称为( )。
- A.学习动机
- B.学习目标
- C.学习期待
- D.学习诱因
-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最原始的形态是( )。
- A.生理自我
- B.虚拟自我
- C.社会自我
- D.心理自我
-
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 A.联合群体
- B.松散群体
- C.正式群体
- D.非正式群体
-
教“鸟”的概念时,分别以麻雀、百灵鸟为例,为学生提供( )。
- A.比较
- B.变式 ’
- C.正例
- D.反例
-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
- A.权利
- B.义务
- C.自然人
- D.物
-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 A.动物
- B.人类
- C.学生
- D.儿童
-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
- A.杯弓蛇影
- B.蜜蜂采蜜
- C.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 D.近墨者黑
-
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 )。
- A.动机功能
- B.调控功能
- C.健康功能
- D.信号功能
-
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 不高的问题解决方式是( )。
- A.研究式
- B.探索式
- C.启发式
- D.算法式
-
小明从不和小伙伴玩,上学也是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后来老师只要发现他有与同学交往的表现,就鼓励表扬。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小明与同学关系变得很融洽,这里老师用了 ( ) 法。
- A.代币奖励
- B.示范
- C.行为塑造
- D.惩罚
-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 A.依从
- B.接受
- C.认同
- D.内化
-
学习中,学习者采用在主要内容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复述策略
- B.组织策略
- C.精细加工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
《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 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 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 D.组织策略中的列提纲
-
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
- A.概念学习
- B.命题学习
- C.符号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
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 )。
- A.情景记忆
- B.语义记忆
- C.程序性记忆
- D.陈述性记忆
-
人格的核心是( )。
- A.能力
- B.智力
- C.性格
- D.气质
-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 B.归属与爱的需要
- C.生理的需要
- D.尊重的需要
-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大要素的相互协凋。
- A.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 B.班风、纪律、学生
- C.教师、教学设备、学生
- D.教师、学生、纪律
-
“砖能做什么”属于 ( ) 发散思维。
- A.用途扩散
- B.结构扩散
- C.方法扩散
- D.形态扩散
-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 面谈进行的评价是( )
- A.形成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正式评价
- D.非正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