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专家命题预测卷(4)
-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 A.分析
- B.综合
- C.概括
- D.系统化
-
中学生什么思维占优势?( )
- A.直觉动作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聚合思维
-
圆的面积S=πr2,这属于( )。
- A.符号学习
- B.概念学习
- C.命题学习
- D.下位学习
-
学校要为学生甲的溺水身亡承担什么责任?( )
- A.不用承担
- B.民事赔偿
- C.行政
- D.刑事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一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接着问学生:“什么叫圆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案例中,出现了哪几个思维过程?( )
- A.概括
- B.比较
- C.具体化
- D.抽象
-
案例中,谁要为学生甲的溺水身亡负责?( )
- A.学校
- B.班主任
- C.家长
- D.任课老师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某初一(三)班学生甲和学生乙因贪玩上网,上学迟到了半个小时,班主任王老师非常生气,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责令他们写检查,不准许进教室上课。两个学生趁王老师不注意跑到学校附近的小河洗澡,结果学生甲溺水而死。
案例中,王老师的行为违反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王老师不准许甲乙两位学生进教室上课,侵犯了学生的( )。
- A.受教育权
- B.人身自由权
- C.身心健康权
- D.著作权
-
心理健康是绝对的。( )
- 正确
- 错误
-
记忆中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不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 )
- 正确
- 错误
-
课堂内存在的各种群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 )
- 正确
- 错误
-
不能再现的内容仍可以再认,说明再认所要求的可利用性阈限水平较低。 ( )
- 正确
- 错误
-
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 )
- 正确
- 错误
-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
- 正确
- 错误
-
像踢足球这样的体育活动,既需要连续的运动技能,也需要不连续的运动技能。 (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讲解得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正相关。( )
- 正确
- 错误
-
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
- 正确
- 错误
-
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课堂测验更具有随意性。 ( )
- 正确
- 错误
-
苛勒认为顿悟的出现是无条件的。 ( )
- 正确
- 错误
-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是相同的。 ( )
- 正确
- 错误
-
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 )
- 正确
- 错误
-
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相同。 ( )
- 正确
- 错误
-
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 )
- 正确
- 错误
-
发展智力与掌握知识、技能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法不具有评价作用。 (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学家假定,通过练习,人脑可以贮存完成复杂技能的程序并向肌肉发出一系列执行动作的指令,这一假设可以解释熟练操作的自动化。 ( )
- 正确
- 错误
-
以下人格特质包含在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中的有( )。
- A.开放性
- B.情绪稳定性
- C.自律性
- D.幻想性
- E.随和性
-
教学中应用首尾时间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整理材料之类的事。 ( )
- 正确
- 错误
-
属于口语表达修饰要素的有( )。
- A.语音
- B.语速
- C.声调
- D.节奏
- E.词汇
-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三个阶段。
- A.强迫
- B.依从
- C.反抗
- D.认同
- E.内化
-
只有符合哪些条件才算是问题解决?( )
- A.能够回忆与想象
- B.有认知成分参与
- C.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 D.目的性
- E.有假设
-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 )。
- A.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 B.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 C.学习是获得习惯的过程
- D.学习是引起外部行为的变化过程
- E.学习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
-
态度的结构是较复杂的,其构成成分有( )。
- A.认知成分
- B.直觉成分
- C.情感成分
- D.形象成分
- E.行为成分
-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
- A.认知内驱力
- B.直接的内驱力
-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D.间接的内驱力
- E.附属的内驱力
-
期待包括( )。
- A.过程期待
- B.结果期待
- C.方法期待
- D.效能期待
- E.自我期待
-
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通常分为( )。
- A.3级
- B.4级
- C.5级
- D.6级
- E.7级
-
学生管理的原则包括( )。
- A.开放性原则
- B.激励性原则
- C.主体性原则
- D.联动性原则
- E.全员性原则
-
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 A.课前指导
- B.课堂教学过程
- C.课后评价
- D.课时计划
- E.学年计划
-
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要素有( )。
- A.具体目标
- B.概括目标
- C.产生条件
- D.行为标准
- E.行为结果
-
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 )。
- A.客观性
- B.外显性
- C.内隐性
- D.延展性
- E.展开性
-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 )。
- A.认知失调
- B.家庭教养方式
- C.定势
- D.社会风气
- E.同伴群体
-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
- A.接受
- B.反应
- C.评价
- D.组织
- E.性格化
-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即( )。
- A.直接转变
- B.间接转化
- C.间接改变
- D.直接发生
- E.自然形成
-
创造性的培养,常用方法有( )。
- A.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 B.头脑风暴训练
- C.自我设计训练
- D.发散思维训练
- E.推测与假设训练
-
形式运算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有( )。
- A.能理解命题之间的关系
- B.能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
- C.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 D.思维具有可逆与补偿性
- E.思维缺乏灵活性
-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
- A.记笔记
- B.列提纲
- C.提问
- D.画图形
- E.生成性学习 。
-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 A.符号学习
- B.上位学习
- C.概念学习
- D.下位学习
- E.命题学习
-
以下情况中,属于肯定性训练的是( )。
- A.呈现厌恶刺激
- B.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 C.消除敏感反应
- D.消除肌肉紧张
-
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 )。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 B.20世纪20至50年代
- C.20世纪60至7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
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 ) 行为改变法。
- A.代币奖励法
- B.行为塑造法
- C.系统脱敏法
- D.肯定性训练
-
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 A.模象直观
- B.实物直观
- C.言语直观
- D.感知直观
-
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 A.形成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常模参照评价
- D.标准参照评价
-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列昂节夫
- B.赞科夫
- C.维果斯基
- D.鲁宾斯坦
-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等级。
- A.二个
- B.五个
- C.三个
- D.四个
-
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 )。
- A.行为参照
- B.服从
- C.强迫
- D.认同
-
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消退
- D.惩罚
-
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
- A.皮亚杰
- B.埃里克森
- C.柯尔伯格
- D.罗杰斯
-
“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
- A.定势
- B.功能固着
- C.迁移
- D.创造性
-
用来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的是( )。
- A.评价
- B.测量
- C.测验
- D.评估
-
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 A.连锁学习
- B.概念学习
- C.辨别学习
- D.规则学习
-
( )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 A.外部强化
- B.内部强化
- C.自我强化
- D.替代强化
-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 A.评价
- B.依从
- C.认同
- D.内化
-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 )。
- A.创造性
- B.学会学习
- C.学习迁移
- D.学习动机
-
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 A.知识
- B.领会
- C.应用
- D.分析
-
瞬时记忆的信息贮存方式具有鲜明的( )。
- A.形象性
- B.直观性
- C.抽象性
- D.概括性
-
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在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同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
- A.接受
- B.反应
- C.形成价值观念
-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
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
- A.直接近景性动机
- B.认知内驱力
- C.内部学习动机
- D.自我提高内驱力
-
概括化理论的创立者是( )。
- A.桑代克
- B.贾德 .
- C.苛勒
- D.华生
-
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
- A.信号学习
- B.联结学习
- C.辨别学习
- D.言语联结学习
-
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 A.无目的地幻想
- B.穿衣等自动化操作
- C.比较
- D.发明创造
-
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的群体是( )。
- A.松散群体
- B.联合群体
- C.非正式群体
- D.集体
-
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 )。
- A.感性知识
- B.理性知识
- C.陈述性知识
- D.程序性知识
-
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怖症属于( )。
- A.广场恐怖症
- B.社交恐怖症
- C.单纯恐怖症
- D.一般恐怖症
-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 A.社会意义
-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 C.个人的前途
- D.动力来源
-
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 )。
- A.知识水平
- B.能力水平
- C.学习状况
- D.心理状况
-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 A.儿童早期
- B.少年期
- C.青年初期
- D.青年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