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六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简述客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2. 简述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3. 简述心里发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 不同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只存在差异,没有共同点。 (  )

    • 正确
    • 错误
  5. 简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

  6. 简述少年期的心里发展特征。

  7.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  )

    • 正确
    • 错误
  8.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  )

    • 正确
    • 错误
  9.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效应。(  )

    • 正确
    • 错误
  10. 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  )

    • 正确
    • 错误
  11. 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则,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  )

    • 正确
    • 错误
  12. 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的学者是兰达。(  )

    • 正确
    • 错误
  13. 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认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  )

    • 正确
    • 错误
  14. 直观是知识把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

    • 正确
    • 错误
  15.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  )

    • 正确
    • 错误
  16. 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教育性原则 
    • B.客观性原则
    • C.系统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7. 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  )。

    • A.内在动机 
    • B.外在动机
    • C.生理性动机
    • D.社会性动机
  18. 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9.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

    • A.关注生存阶段
    • B.关注自我阶段
    • C.关注情境阶段 
    • D.关注学生阶段
  20. 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  )。

    • A.准备律 
    • B.因果律
    • C.练习律
    • D.效果律
  21. 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

    • A.效果律 
    • B.运动律
    • C.准备律
    • D.练习律
    • E.认识律
  22.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 A.华生 
    • B.桑代克
    • C.布鲁纳 
    • D.加涅
  23.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 A.“ 好孩子” 取向阶段
    •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24. 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

    • A.激发兴趣 
    • B.引起注意
    • C.丰富想象力 
    • D.分化概念
  25.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 A.理论性学科 
    • B.应用性学科
    •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 D.边缘性学科
  26.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 A.课堂约定 
    • B.课堂行为规范
    • C.课堂纪律 
    • D.课堂行为
  27.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

    • A.最终结果 
    • B.中间环节
    • C.目标 
    • D.最高阶段
  28. 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 A.复述策略 
    • B.精加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生成技术
  29. 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 A.讲解
    • B.观察
    • C.示范
    • D.练习
  30. 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

    • A.谋划策略
    • B.调节策略
    • C.监视策略
    • D.组织策略
  31.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酌方法是(  )

    • A.行为塑造法
    • B.代币奖励法
    • C.强化法
    • D.处罚法
  32. 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  )。

    • A.阿特金森 
    • B.马斯洛 
    • C.维纳 
    • D.班杜拉
  33. 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

    • A.操作熟练 
    • B.操作模仿
    • C.操作整合 
    • D.操作定向
  34.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 B.痛苦不安
    • C.感到惴惴不安 
    • D.感到极端焦虑
  35. 与创造思维最密切的是(  ).

    • A.发散思维 
    • B.形象思维
    • C.逻辑思维
    • D.动作思维
  36.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 A.迁移 
    • B.变式
    • C.定势 
    • D.原型启发
  3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

    • A.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 B.教学的心理规律
    •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 D.学习的心理规律
  38. 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  )。

    • A.并列结合学习 
    • B.下位学习
    • C.上位学习 
    • D.归属学习
  39. 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

    • A.动作幅度
    • B.动作结构
    • C.动作力量
    • D.动作速度
  40.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 A.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 
    • B.选出班干部队伍
    • C.形成健康的舆论 
    • D.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41. 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

    •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 
    • 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 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