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押题密卷(二)
- 
				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 
				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 
				简述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简述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 
				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有哪些? 
- 
				简述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 
				合作学习 
- 
				内化 
- 
				意义学习 
- 
				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___________和深层特征,其中_____________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头脑风暴训练 
- 
				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 
- 
				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______________相关。 
- 
				创造态度和____________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标志。 
- 
				少年期是指l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__行为。 
- 
				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__________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 
				CAI的优点体现在( )。 - A.交互性
- B.即时反馈
- C.以生动形象呈现信息
- D.自定步调
- E.同步教学
 
- 
				消除自卑感常用的方法包括( )。 - A.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
- B.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 C.消除非理性观念
- D.用激将法刺激学生,让他们通过逆反心理产生正面的动力
- E.帮助学生不时有成功的体验
 
-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 - A.接受
- B.反应
- C.评价
- D.组织
- E.性格化
 
- 
				教授心智技能或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 - A.使学生学会学习
- B.学会解决问题
- C.成为一个自主的、自我调控的有效的学习者
- D.获得很多知识
 
-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几个阶段?( ) - A.操作定向
- B.操作模仿
- C.操作整合
- D.操作熟练
 
-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 )。 - A.结构化
- B.一体化
- C.网络化
- D.标准化
 
-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 )。 - A.获得
- B.转化
- C.猎取
- D.评价
 
- 
				要想使学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 )。 - A.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
- B.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 C.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 D.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 
				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是( )。 - A.遗传
- B.人际关系
- C.社会环境
- D.学校教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 B.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C.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教师
- D.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B.社会性动机
- C.间接性动机
- D.志向性动机
 
-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 )。 - A.正迁移和负迁移
- 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 
				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这是( )失眠。 - A.情景性
- B.新奇性
- C.假性
- D.正常性
 
- 
				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 )。 - A.阶段发展理论
- B.最近发展区理论
-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D.人格发展理论
 
- 
				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 - A.繁衍后代
- B.获取食物
- C.逃避危险
- D.参加交往
 
-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7~12岁儿童处于( )。 - A.形式运算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感知运算阶段
- D.具体运算阶段
 
- 
				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 )观摩。 - A.正式
- B.非正式
- C.组织化
- D.非组织化
 
-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 A.修养和处世方法
- B.身份和地位
- C.交往方式与方法
- D.需要满足的程度
 
-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 A.1~2
- B.5~120
- C.60~70
- D.70~80
 
- 
				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形象思维
- B.发散思维
- C.辐合思维
- D.直觉思维
 
-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 B.教学媒体
- C.教师的爱好
-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 
				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 )实施。 - A.教学过程中
- B.形成性评价之后
- C.形成性评价之前
- D.教学过程之后
 
- 
				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后,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行为属于( )。 - A.操作熟练
- B.操作整合
- C.操作模仿
- D.操作定向
 
- 
				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 A.习俗水平
- B.前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权威水平
 
- 
				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 - A.开始和结尾部分
- B.中间部分
- C.不一定
- D.都一样
 
-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 A.斯金纳
- B.布鲁纳
- C.奥苏伯尔
- D.桑代克
 
- 
				迁移的实质是( )。 - 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 B.新旧知识的同化
- C.新旧知识的顺应
- D.新旧经验重组
 
-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 A.陶行知
- B.蔡元培
- C.潘菽
- D.廖世承
 
-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 )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 A.学生
- B.教学目标
- C.教学内容
- D.教学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