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A级)冲刺试卷(6)
-
试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
-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简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简述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
-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原则。
-
隐蔽课程
-
教学设计
-
高原现象
-
迁移
-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观能动因素等。
-
智能不足儿童
-
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
-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具有__________,又具有__________。
-
记忆干扰的两种表现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
- A.泰勒
- B.布鲁纳
- C.布鲁姆
- D.班杜拉
-
下列属于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是( )
- A.团队组织
- B.学习小组
- C.学生宿舍的寝室
- D.班级中的"团伙”
-
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
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到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是( )
- A.理解
- B.识记
- C.技能培养
- D.练习
-
一个实足年龄为10岁的儿童,如果他的智龄是12岁,其智商是( )
- A.120
- B.84
- C.83
- D.100
-
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是( )
- A.记忆量变
- B.记忆恢复
- C.记忆歪曲
- D.记忆强化
-
( )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 A.教育
- B.教学
- C.课
- D.学校教育
-
下列作品中,布卢姆的代表作是( )
- A.《教育目标分类》
- B.《教育心理学》
- C.《学习的条件》
- D.《教育过程》
-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 B.无意义接受学习
- C.发现学习
- D.接受学习
-
斯金纳通过实验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 )
- A.刺激性行为
- B.操作性行为
- C.反应性行为
- D.认知性行为
-
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是( )
- A.常态分布
- B.离散分布
- C.正态分布
- D.偏态分布
-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是( )
- A.华生
- B.布鲁纳
- C.布鲁姆
- D.班杜拉
-
个别教学系统,也称PSl系统,它可用于一门完整的课程,其开发者是( )
- A.加涅
- B.布里格斯
- C.凯勒
- D.波思尔思韦特
-
下列所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的选项是( )
- A.难度
- B.区分度
- C.信度
- D.准确度
-
高水平和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也称为( )
- A.自动技能
- B.智力技能
- C.熟练技巧
- D.动作技能
-
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 )
- A.西蒙
- B.威特金
- C.苛勒
- D.卡根
-
( )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内倾的和外倾的。
- A.苛勒
- B.西蒙
- C.荣格
- D.马斯洛
-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现象属于( )
- A.原型启发
- B.学习迁移
- C.定势
- D.变式
-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11~15岁儿童处于( )
- A.感觉运动阶段
- B.思想准备阶段
- C.思维阶段
- D.抽象思维阶段
-
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
- A.活动定向
- B.内部言语
- C.有声的外部言语
- D.无声的外部言语
-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的儿童处于( )
- A.思维准备阶段
- B.感觉运动阶段
- C.思维阶段
- D.抽象思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