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押密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巨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 B.罗森塔尔效应
    • C.榜样效应
    • D.高原现象
  2.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运用了(  )学习理论。

    • A.观察
    • B.强化
    • C.需要层次
    • D.成就目标
  3. “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  )。

    • A.期望
    • B.最近发展区
    • C.思维发展
    • D.心理需要
  4. 回答下列各题。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3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6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磐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名学生的智商都在正常范围内。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半年以后,这18名同学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维纳归因理论中,可控的因素是(  )。

    • A.运气
    • B.工作难度
    • C.努力程度
    • D.能力
  5.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

    • A.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B.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 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6. 下列有关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智力水平高,创造性就强
    • B.创造性强,一定是高智商
    • C.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 D.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7. 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越强,知识经验越丰富,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则越能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  )

    • 正确
    • 错误
  8. 下列符合创造性思维灵活性特点的是(  )。

    • A.举一反三
    • B.随机应变
    • C.自以为是
    • D.落叶知秋
  9. 回答下列各题。

    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 “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刨造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聚合思维
    • B.发散思维
    • C.直觉思维
    • D.抽象思维
  10.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

    • 正确
    • 错误
  11.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是相同的。(  )

    • 正确
    • 错误
  12. 在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便是奥苏伯尔所说的“组织者”。(  )

    • 正确
    • 错误
  13. 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

    • 正确
    • 错误
  14. 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米。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练,跳高成绩达2.00米。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  )

    • 正确
    • 错误
  15. 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学生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方式。(  )

    • 正确
    • 错误
  16.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

    • 正确
    • 错误
  17.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  )

    • 正确
    • 错误
  18.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

    • 正确
    • 错误
  19. 学生座位的安排不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  )

    • 正确
    • 错误
  20. 中小学生掌握概念时,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到命题学习水平。(  )

    • 正确
    • 错误
  21. 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

    • 正确
    • 错误
  22. 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

    • 正确
    • 错误
  23. 学习策略知识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专门知识。(  )

    • 正确
    • 错误
  24. 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

    • 正确
    • 错误
  25. 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 正确
    • 错误
  26. 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

    • 正确
    • 错误
  27. 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

    • 正确
    • 错误
  28. 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

    • 正确
    • 错误
  29.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

    • A.顿悟性
    • B.序列性
    • C.基础性
    • D.创新性
    • E.认知性
  30.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  )特点。

    • A.对象的观念性
    • B.动作的外显性
    • C.执行的内潜性
    • D.运用的闭合性
    • E.结构的简缩性
  31.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可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下列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 A.饮食需要
    • B.力避下岗的需要
    • C.被人尊重的需要
    • D.审美的需要
    • E.寻找归属和爱的需要
  32.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  )。

    • A.焦虑症
    • B.抑郁症
    • C.强迫症
    • D.恐怖症
    • E.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33. 只有符合哪些条件才算是问题解决?(  )

    • A.能够回忆与想象
    • B.有认知成分参与
    • C.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 D.目的性
    • E.有假设
  34. 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哪些因素?(  )。

    • A.具体目标
    • B.先前经验
    • C.产生条件
    • D.价值体系
    • E.行为标准
  35. 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

    • A.归因
    • B.成就动机
    • C.期待
    • D.需要
    • E.自我效能感
  36.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 A.教学事项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情景
    • D.教学媒体
    • E.教学目的
  37.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 A.符号学习
    • B.上位学习
    • C.概念学习
    • D.下位学习
    • E.命题学习
  38. 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

    • A.复述策略
    • B.模式再认策略
    • C.精细加工策略
    • D.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 E.组织策略
  39.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

    • A.行为对抗
    • B.认知失调
    • C.拉帮结伙
    • D.情感冲突
    • E.孤立
  40. 群体的功能是(  )。

    • A.评价性功能
    • B.导向性功能
    • C.生产性功能
    • D.发动性功能
    • E.维持性功能
  41. 一般说来,高创造性者的人格特征有(  )。

    • A.智商高
    • B.不能容忍模糊与错误
    • C.喜欢幻想
    • D.独立性
    • E.有抱负
  42. 睡眠障碍包括(  )。

    • A.失眠
    • B.过度嗜睡
    • C.睡行症
    • D.夜惊
    • E.梦魇
  43.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  )。

    • A.接受
    • B.反应
    • C.形成价值观念
    •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 E.价值体系个性化
  44. 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  )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 A.教学测量
    • B.儿童的个性
    • 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 D.教学评估
    • E.生理卫生
  45.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

    • A.记笔记
    • B.列提纲
    • C.提问
    • D.画图形
    • E.生成性学习
  46.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

    • A.有结构的问题
    • B.无结构的问题
    • C.创造性的问题
    • D.认知性的问题
    • E.一般性的问题
  47.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 A.瞬时记忆
    • B.形象记忆
    • C.短时记忆
    • D.逻辑记忆
    • E.长时记忆
  48. 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

    • A.道德目标
    • B.动作技能目标
    • C.发展目标
    • D.健康目标
  49. 完形一顿悟说的创立者是(  )。

    • A.加涅
    • B.布鲁纳
    • C.苛勒
    • D.奥苏伯尔
  50.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

    • A.成文的正式规范
    • B.口头约定的规范
    • C.约定俗成的规范
    • 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 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51. 小红以前从不敢同老师说话,一次她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马上给予了表扬,并耐心解答了问题,此后她养成了主动向老师请教的习惯。这是老师运用了(  )方法。

    • A.强化法
    • B.代币奖励法
    • C.示范法
    • D.惩罚法
  52. 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学习。

    • A.智慧技能
    • B.认知策略
    • C.态度
    • D.言语信息
  53. 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 A.6~11、12岁
    • B.11、12~14、15岁
    • C.14、15~17、1B岁
    • D.3~6、7岁
  54. 气急败坏表现了(  )情绪状态。

    • A.表情
    • B.激情
    • C.心境
    • D.应激
  55.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等级。

    • A.二个
    • B.五个
    • C.三个
    • D.四个
  56. 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  )。

    • A.情景记忆
    • B.语义记忆
    • C.程序性记忆
    • D.陈述性记忆
  57. 学生对自已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

    • A.心理自我
    • B.生理自我
    • C.社会自我
    • D.理想自我
  58. 抑郁症是由(  )造成的。

    • A.学校原因
    • B.家庭原因
    • C.心理原因
    • D.社会原因
  59. 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提出的。

    • A.皮亚杰
    • B.布鲁纳
    • C.维果斯基
    • D.埃里克森
  60. (  )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

    • A.性别差异
    • B.年龄差异
    • C.种族差异
    • D.水平差异
  61.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  )。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62.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 A.学习需要
    • B.学习动机
    • C.学习迁移
    • D.学习期待
  63. 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怖症属于(  )。

    • A.广场恐怖症
    • B.社交恐怖症
    • C.单纯恐怖症
    • D.一般恐怖症
  64. 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的群体是(  )。

    • A.松散群体
    • B.联合群体
    • C.正式群体
    • D.集体
  65. 学生将茄子、白菜、菠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

    • A.符号学习
    • B.连锁学习
    • C.概念学习
    • D.辨别学习
  66. 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  )。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 B.集体促成的纪律
    • C.自我促成的纪律
    • D.任务促成的纪律
  67. 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 A.模象直观
    • B.实物直观
    • C.言语直观
    • D.感知直观
  68. 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

    • A.获得
    • B.消退
    • C.泛化
    • D.分化
  69. 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  )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 A.放纵型
    • B.专制型
    • C.民主型
    • D.自由型
  70. 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71. 及时复习是指(  )。

    • A.学习之后一周再复习
    • B.当天复习
    • C.学习之后马上复习
    • D.大面积遗忘开始前复习
  72. (  )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 A.外部强化
    • B.内部强化
    • C.自我强化
    • D.替代强化
  73. 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  )。

    • A.过程
    • B.工具
    • C.目的
    • D.手段
  74. 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  )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 A.学生
    • B.教师
    • C.教材
    • D.教学思想
  75.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  )。

    • A.创造性
    • B.学会学习
    • C.学习迁移
    • D.学习动机
  76. 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 A.类属学习
    • B.总括学习
    • C.并列结合学习
    • D.命题学习
  77. “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  )。

    • A.社会助长
    • B.社会惰化
    • C.群体极化
    • D.从众
  78.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 A.创造性
    • B.认知性
    • C.有结构
    • D.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