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押密卷(2)
- 
				
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小聪克服其自卑心理?( )
- A.帮助小聪正确认识自己
 - B.教会小聪正确看待客观现实
 - C.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 D.提高小聪的承挫力
 
 - 
				
对于小聪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认知来缓解其心理压力,如运用ABC理论。ABC理论的提出人是( )。
- A.福勒
 - B.艾里斯
 - C.皮亚杰
 - D.沃尔朴
 
 - 
				
评价的分类有很多种,在我国传统基础教育教学中,一般侧重( )。
- A.总结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标准参照评价
 - D.发展性评价
 
 - 
				
回答下列各题。
小聪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小学的升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考试给小聪的打击不小。从此,小聪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情绪属于( )。
- A.智力因素
 - B.非智力因素
 - C.认知过程
 - D.个性心理特征
 
 - 
				
中学生记忆发展占优势地位的是( )。
- A.有意记忆
 - B.无意记忆
 - C.形象记忆
 - D.抽象记忆
 
 - 
				
增进记忆的方法有哪些?( )
- A.直观形象法
 - B.谐音记忆法
 - C.联想法
 - D.歌诀法
 
 -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强调什么记忆方式?( )
- A.有意识记
 - B.无意识记
 - C.意义识记
 - D.机械识记
 
 - 
				
回答下列各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法。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和“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漏一罚十”、“错一罚十”主要运用的是什么学习策略?( )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 
				
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 正确
 - 错误
 
 -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认知结构为基础的。( )
- 正确
 - 错误
 
 - 
				
拥有某一领域丰富的知识经验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 正确
 - 错误
 
 - 
				
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 )
- 正确
 - 错误
 
 - 
				
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 )
- 正确
 - 错误
 
 - 
				
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发球的同时发出跺脚声,其作用是增加发球的力量。( )
- 正确
 - 错误
 
 - 
				
单独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效果最好。( )
- 正确
 - 错误
 
 - 
				
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在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动觉控制水平较高,而视觉控制水平较低。
- 正确
 - 错误
 
 - 
				
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
- 正确
 - 错误
 
 - 
				
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 )
- 正确
 - 错误
 
 - 
				
学生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然后将学到的规则应用于新的情境,这种学习就是问题解决学习。( )
- 正确
 - 错误
 
 - 
				
自动化的操作如穿衣,也可称得上是问题解决。( )
- 正确
 - 错误
 
 -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 )
- 正确
 - 错误
 
 - 
				
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 )
- 正确
 - 错误
 
 - 
				
优秀学生没有问题行为。( )
- 正确
 - 错误
 
 - 
				
如果学习者把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败的期望。( )
- 正确
 - 错误
 
 - 
				
加涅的高级规则学习与问题解决不是同质概念。( )
- 正确
 - 错误
 
 - 
				
对同一个问题若两个学生都有相同的背景知识和智商水平,则我们可以推论,他们两人会以相同的速度解决这一问题。( )
- 正确
 - 错误
 
 - 
				
问题解决具有( )的基本特点。
- A.目的性
 - B.结构性
 - C.序列性
 - D.主动性
 - E.认知性
 
 -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闭合性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性操作技能的有( )。
- A.打排球
 - B.自由体操
 - C.汽车驾驶
 - D.游泳
 - E.跳水
 
 - 
				
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
- A.知识学习
 - B.技能学习
 - C.行为规范学习
 - D.态度与情感学习
 - E.气质迁移
 
 - 
				
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 )。
- A.课堂自然条件
 - B.师生关系
 - C.教学设施
 - D.上下级关系
 - E.空间布置
 
 -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它由—些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包括( )。
- A.学习过程
 - B.教学过程
 - C.评价过程
 - D.反思过程
 - E.反馈过程
 
 - 
				
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
-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 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 
				
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 A.认识
 - B.情感
 - C.控制
 - D.行为
 - E.干预
 
 -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
- A.利用有意识记
 - B.复习形式多样化
 - C.多种感官参与
 - D.提问
 - E.画线
 
 - 
				
现有的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有( )。
- A.桑代克的联结说
 - 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D.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
 - E.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主要分两大类,成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下列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
- A.自我实现需要
 - B.安全需要
 - C.审美需要
 - D.认知需要
 - E.尊重需要
 
 - 
				
以下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
- A.内省智力
 - B.空间智力
 - C.社交智力
 - D.情绪智力
 - E.体能智力
 
 -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
- A.记忆术
 - B.做笔记
 - C.提问
 - D.列提纲
 - E.画关系图
 
 -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 )。
- A.操作定向
 - B.操作模仿
 - C.操作整合
 - D.操作控制
 - E.操作熟练
 
 - 
				
内部学习动机中最为核心的成分是( )。
- A.兴趣
 - B.态度
 - C.求知欲
 - D.价值观
 - E.好奇心
 
 - 
				
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有( )。
- A.对立与统一
 - B.吸引与排斥
 - C.积极与消极
 - D.合作与竞争
 - E.主体与客体
 
 -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
- A.接受
 - B.反应
 - C.评价
 - D.组织
 - E.性格化
 
 - 
				
下列哪些原则和策略是奥苏伯尔提出的?( )。
- A.逐渐分化原则
 - B.整合协调原则
 - C.先行组织者原则
 - D.小步子原则
 - E.及时反馈原则
 
 -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 )。
- A.归属学习
 - B.符号学习
 - C.并列结合学习
 - D.概念学习
 - E.命题学习
 
 -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它们是( )。
- A.热心和同情心
 - B.敬业精神
 - C.渊博的知识
 - D.高超的能力
 - E.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课堂的主要学习动机有( )。
- A.认知的内驱力
 -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C.附属的内驱力
 - D.强化
 - E.惩罚
 
 -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心智活动的执行具有( )。
- A.外显性
 - B.展开性
 - C.内隐性
 - D.客观性
 
 - 
				
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 A.功能因素
 - B.定势
 - C.原型启发
 - D.负迁移
 
 - 
				
要求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陈述出来的是( )。
- A.匹配题
 - B.是非题
 - C.论文题
 - D.填空题
 
 - 
				
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
- A.教学目标
 - B.教育目的
 - C.教学计划
 - D.教学策略
 
 -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 )的记忆策略。
- A.感知性
 - B.理解性
 - C.计划性
 - D.调节性
 
 - 
				
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
- A.知识水平
 - B.能力水平
 - C.学习状况
 - D.心理状况
 
 - 
				
有意识记属于( )策略。
- A.组织
 - B.复述
 - C.精细加工
 - D.计划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体现了( )。
- A.消退
 - B.分化
 - C.泛化
 - D.比较
 
 -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二阶段是( )。
- A.认知阶段
 - B.联结阶段
 - C.整合阶段
 - D.自动化阶段
 
 -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
- A.行为矫正
 - B.学会适应
 - C.克服障碍
 - D.学会调适
 
 - 
				
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
- A.知识
 - B.领会
 - C.应用
 - D.分析
 
 - 
				
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鲁纳
 - B.维纳
 - C.加涅
 - D.奥苏伯尔
 
 -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属于( )。
- A.元认知策略
 - B.认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资源管理策略
 
 -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的功能。
- A.培养动机
 - B.激发需要
 - C.促进和维持
 - D.培养纪律
 
 - 
				
下列不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的是( ) 。
- A.客观性
 - B.计划性
 - C.可比性
 - D.竞争性
 
 -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
- A.吃饭穿衣
 - B.无目的地幻想
 - C.猜谜语
 - D.回忆电话号码
 
 - 
				
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 )为基础。
- A.认知
 - B.知识
 - C.智力
 - D.练习
 
 -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形成时期。
- A.情感
 - B.意志
 - C.个性
 - D.伦理
 
 - 
				
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教师领导风格属于( )。
- A.放任型
 - B.专制式
 - C.监督式
 - D.民主式
 
 - 
				
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消退
 - D.惩罚
 
 - 
				
在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控制主要靠( )。
- A.听觉控制
 - B.视觉控制
 - C.触觉控制
 - D.动觉控制
 
 -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 A.冯特
 - B.桑代克
 - C.苛勒
 - D.华生
 
 -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是( )。
- A.形成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正式评价
 - D.非正式评价
 
 - 
				
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引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内部动机
 - B.外部动机
 - C.附属内驱力
 -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班杜拉称这种现象为( )。
- A.自我强化
 - B.替代强化
 - C.内部强化
 - D.负强化
 
 - 
				
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方式是( )。
- A.研究式
 - B.探索式
 - C.启发式
 - D.算法式
 
 -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其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
- A.是客观的意见
 - B.是权威意见
 - C.将有助于他
 - D.是主观意见
 
 - 
				
( )对活动起定向作用。
- A.知识
 - B.能力
 - C.技能
 - D.智力
 
 - 
				
( )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 A.感觉记忆
 - B.短时记忆
 - C.长时记忆
 - D.语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