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2. 论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要点。

  3.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4. 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的方法。

  5. 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6. 教师如何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

  7. 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有哪些?

  8. 学习过程

  9. 定势

  10. 学生的学习

  11. 人格

  12.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3. 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应用。

  14. 物理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应用,这在心理学中称_____________。

  15.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6. ——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_____________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

  17.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8. 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_________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19. 匹配题目包括两列词句,一列是_____________,一列是________________。

  20.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___________的过程。

  21. 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 A.知
    • B.情
    • C.意
    • D.行
    • E.态度
  22. 价值体系个性化内分两个水平,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3.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

    •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 C.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 D.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 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4. 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教师应如何来引导学生的注意?( )

    • A.激发求知欲
    • B.唤起先前经验
    • C.变化教学情境
    • D.配合学生经验
  25.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 )。

    • A.语言符号系统
    • B.非语言符号系统
    • C.文字符号系统
    • D.情感系统
    • E.认知系统
  26. 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是( )。

    • A.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 B.教师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
    • C.测验太简单,题量小
    • D.教师不关心学生知识水平而使题过复杂或过简单
    • E.教师对测验的项目分类比例不一致
  27. 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

    • A.主观主义
    • B.客观主义
    • C.环境主义
    • D.强化
    • E.发现学习
  28. 以下属于学生群体差异的是( )。

    • A.年龄差异
    • B.学习方式差异
    • C.兴趣差异
    • D.性别差异
    • E.社会文化差异
  29. 观察法的记录方式包括( )。

    • A.项目检核表
    • B.双向表
    • C.评定量表
    • D.轶事记录
  30.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

    • A.强化的内驱力
    • B.认知的内驱力
    • C.好奇的内驱力
    •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E.附属的内驱力
  31. 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

    • A.自我认识
    • B.自我体验
    • C.自我监控
    • D.自我感觉
    • E.自我调节
  32.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错误的是( )。

    • A.态度学习迁移
    • B.情感迁移
    • C.知识与技能迁移
    • D.气质迁移
  33. (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 A.学习
    • B.认知
    • C.自我提高
    • D.附属
  34. ( )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 A.原型内化
    • B.原型模拟
    • C.原型定向
    • D.原型操作
  35. (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 A.自我意识
    • B.自我认识
    • C.自我体验
    • D.自我监控
  36. 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称为教师的( )。

    • A.教师素质
    • B.心理素质
    • C.教学能力
    • D.教育机智
  37. “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

    • A.刻板效应
    •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首因效应
  38.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 A.可用因素
    • B.微弱因素
    • C.重要因素
    • D.利弊兼有的因素
  39. 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

    • A.行为参照
    • B.省力
    • C.服从
    • D.强迫
  40. 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

    • A.较低智力
    • B.中等智力
    • C.较高智力
    • D.非凡智力
  41.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 A.复杂方案
    • B.学习计划
    • C.可行方案
    • D.思维程序
  42.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 A.公式学习
    • B.命题学习
    • C.原理学习
    • D.推理学习
  43. 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 )。

    • A.识记技能
    • B.心智技能
    • C.操作技能
    • D.认知技能
  44. 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

    • A.集中与分散练习
    • B.整体与部分练习
    • C.模拟与实际练习
    • D.过分与适度练习
  45.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 A.积极作用
    • B.消极作用
    •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 D.没有作用
  46.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

    • A.程序性知识
    • B.实用的知识
    • C.直观的知识
    • D.可应用的知识
  47.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

    • A.前摄抑制
    • B.倒摄抑制
    • C.消退抑制
    • D.超限抑制
  48.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

    • A.能力
    • B.努力
    • C.任务
    • D.运气
  4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 B.近景性外部动机
    • C.远景性内部动机
    • D.远景性外部动机
  50. (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A.建构主义
    • B.认知—结构
    • C.信息加工
    • D.尝试—错误
  51. (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 A.奥苏伯尔
    • B.桑代克
    • C.贾德
    • D.格式塔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