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5)
-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 
				
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经过哪些阶段?
 -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 
				
刺激分化
 - 
				
问题情境
 -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 
				
上位学习
 - 
				
关键期
 -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______相互作用展开的。
 -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桑代克的__________和斯金纳的__________。
 - 
				
组织策略
 -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__________等五种因素。
 - 
				
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__________操作技能。
 - 
				
认知策略通常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__________。
 - 
				
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__________。
 - 
				
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青年期解决的心理危机是__________。
 - 
				
成就动机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它由两种成分构成:和__________。
 - 
				
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对于篇幅较长较难或者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__________识记。
 - 
				
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
- A.形成问题的表征
 - B.知识技能的调用
 - C.解题成果的评价
 - D.旧题表述的重复
 
 - 
				
后学材料对先学知识记忆与保持的干扰叫( )。
- A.前摄抑制
 - B.后摄抑制
 - C.侧抑制
 - D.系列位置
 
 - 
				
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
 - B.沉思型
 - C.场独立型
 - D.场依存型
 
 - 
				
在学生品德心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 A.学校教育
 - B.知识
 - C.迁移
 - D.应用
 
 - 
				
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一项是( )。
- A.计划策略
 - B.学习策略
 - C.监控策略
 - D.调节策略
 
 - 
				
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画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 A.聚合思维
 - B.直觉思维
 - C.抽象思维
 - D.发散思维
 
 -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A.《大教学论》
 - B.《人是教育的对象》
 - C.《教育心理学》
 - D.《教育心理大纲》
 
 - 
				
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联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
- A.常模参照评价
 - B.正式评价
 - C.标准参照评价
 - D.非正式评价
 
 -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 
				
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 )。
- A.第一印象
 - B.共鸣效应
 - C.罗森塔尔效应
 - D.移情效应
 
 - 
				
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
- A.连锁性感染
 - B.互相监督
 - C.互相帮助
 - D.遵守纪律
 
 -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 A.公式学习
 - B.命题学习
 - C.原理学习
 - D.推理学习
 
 - 
				
小学生在细心阅读时,经常用红色笔画重点线,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 A.选择性
 - B.理解性
 - C.整体性
 - D.恒常性
 
 - 
				
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
- A.学习目的
 - B.教学目的
 - C.学习目标
 - D.教学目标
 
 - 
				
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
- A.赞科夫
 - B.苏霍姆林斯基
 - C.皮亚杰
 - D.布鲁纳
 
 -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
- A.学习自觉性
 - B.元认知策略
 - C.智力技能
 - D.自我意识
 
 - 
				
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 A.总结性评价
 - B.常模参照评价
 - C.诊断性评价
 - D.标准参照评价
 
 -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
- A.服从
 - B.屈服
 - C.场依存性
 - D.从众
 
 - 
				
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 B.指向性与集中性
 - C.指向性与分散性
 - D.集中性与紧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