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前押题密卷(10)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彭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有何积极意义?(  )

    • A.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抓住学生的兴趣
    • B.因势利导,适当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
    • C.盈时化解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 D.将突发事件巧妙转化为积极有用的课程资源
  2. 老师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2题: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

    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段,教师打出了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了肉进了洞,乌鸦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乌鸦会很伤心,心想:唉,都怪我爱听好听话,才会上当。

    生: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

    老师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忽然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吗,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顿时,全班哄堂大笑。

    你认为老师应该怎样对待这名男同学?(  )

    • A.批评
    • B.鼓励、启发
  4.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2题:

    彭老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时,突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哇,好大一只鸟啊!”同学们立刻把目光都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在哪儿啊?”显然,他们的注意力转到教室外那只大鸟上。彭老师见机一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在哪里?”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飞走了。同学们只好回到座位上,意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啊?”“因为很好看,因为它长得很大,很美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彭老师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相关资料,明天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彭老师的做法符合现代教学的什么理念?(  )

    • A.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 B.利用教学机智,把突发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 C.适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D.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 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

    • 正确
    • 错误
  6.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之为替代强化。(  )

    • 正确
    • 错误
  7. 特殊儿童的教育必须要注意内容、技能和环境的变革。(  )

    • 正确
    • 错误
  8. 创造性与智力二者是相互独立的。(  )

    • 正确
    • 错误
  9.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

    • 正确
    • 错误
  10. 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一是创拟确立模型;二是检验修正模型,其中第二步是关键。(  )

    • 正确
    • 错误
  11.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

    • 正确
    • 错误
  12. 课堂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  )

    • 正确
    • 错误
  13.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

    • 正确
    • 错误
  14. 直观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  )

    • 正确
    • 错误
  15. 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

    • 正确
    • 错误
  16. 问题的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

    • 正确
    • 错误
  17. 共同要素说仅将迁移视为相同联结的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迁移过程中的复杂的认知活动。(  )

    • 正确
    • 错误
  18. 日记、周记等是自述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

    • 正确
    • 错误
  19. 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 正确
    • 错误
  20. 行为目标的陈述要具备哪几个要素?(  )

    • A.具体目标
    • B.产生条件
    • C.行为标准
    • D.课程目标
  21. 学习的定义说明(  )。

    •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 E.学习是生理心理成熟的结果
  22. 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  )。

    • A.认知性问题解决
    • B.常规性问题解决
    • C.发展性问题解决
    • D.创造性问题解决
    • E.理论性问题解决
  23. 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

    •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 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24. 课堂的三大要素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学习过程
    • D.学习情境
  25. 课堂纪律的类型有(  )。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 B.集体促成的纪律
    • C.任务促成的纪律
    • D.自我促成的纪律
  26. 元认知知识包括(  )。

    •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 B.对任务的认识
    •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 E.对教师的认识
  27. 概念的结构包括(  )。

    • A.概念名称
    • B.概念定义
    • C.概念特征
    • D.概念水平
    • E.概念实例
  28. 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包括(  )。

    • A.起始状态
    • B.中间状态
    • C.目标状态
    • 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 E.答案
  29.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 A.《比纳—西蒙量表》
    • B.《斯坦福—比纳量表》
    • C.《比纳—推孟量表》
    • D.《韦克斯勒量表》
  30.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技能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 A.器械型操作技能
    • B.细微型操作技能
    • C.连续型操作技能
    • D.开放型操作技能
  31. 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的是(  )。

    • A.丹瑟洛
    • B.尼斯比特
    • C.皮连生
    • D.鲍斯菲尔德
  32. 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 A.认知测验
    • B.人格测验
    • C.兴趣测验
    • D.成就测验
  33. 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 A.形式训练说
    • B.相同要素说
    • C.经验类化说
    • D.关系转换说
  34.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 A.依从
    • B.接受
    • C.认同
    • D.内化
  35. “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  )的观点。

    • A.乌申斯基
    • B.波斯纳
    • C.阿尔波特
    • D.斯金纳
  36. 下面不是问题的必需成分的是(  )。

    • A.目的
    • B.方法
    • C.障碍
    • D.途径
  37. 以下方法不属于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是(  )。

    • A.讲演慢一点
    • B.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
    • C.呈现做笔记的线索
    • D.在黑板上将所有信息罗列出来
  38.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  )。

    • A.阿尔波特
    • B.布鲁纳
    • C.勒温
    • D.艾宾浩斯
  39. (  )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 A.布鲁纳
    • B.桑代克
    • C.贾德
    • D.维纳
  40.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

    • A.新的理解
    • B.不同的见解
    • C.认知策略
    • D.类比或表象等
  41. 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  )之分。

    • A.总结性评价
    • B.诊断性评价
    • C.准备性评价
    • D.标准参照评价
  42.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 A.抑制现象
    • B.挫折现象
    • C.高原现象
    • D.低谷现象
  43. 通过(  )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 A.形成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准备性评价
    • D.诊断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