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押题密卷(5)
- 
				
简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习惯的策略。
 - 
				
运用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所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 
				
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 
				
学习迁移
 - 
				
教师威信
 - 
				
操作的模仿
 - 
				
情境教学
 -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 A.学生
 - B.教师
 - C.教学内容
 - D.教学媒体
 - E.教学环境
 
 - 
				
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
- A.谐音法
 - B.组织策略
 - C.形象联想
 - D.精细加工策略
 
 -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
- A.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
 - B.各种类型的课堂
 - C.课后练习
 - D.课后习题
 - E.课后作业
 
 - 
				
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
- A.定向性与顺序性
 - B.连续性与阶段性
 - C.个别差异性
 - D.不均衡性
 - E.关键性
 
 -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包括( )。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相对功利水平
 - E.普通伦理取向水平
 
 - 
				
结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 A.鼓励原则
 - B.动机原则
 - C.结构原则
 - D.程序原则
 - E.强化原则
 
 - 
				
教学媒体包括( )。
- A.投影
 - B.录像
 - C.计算机
 - D.黑板
 - E.图片
 
 - 
				
记录方式有哪些情况?( )
- A.项目检核表
 - B.评定量表
 - C.轶事记录
 - D.观察记录
 
 -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 )。
- A.深度加工材料
 - B.有效运用记忆术
 - C.进行组块化编码
 - D.适当过度学习
 - E.合理进行复习
 
 -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
- A.接受
 - B.反应
 - C.评价
 - D.组织
 - E.性格化
 
 - 
				
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
- A.形式训练说
 - B.共同要素说
 - C.经验类化说
 - D.关系转换说
 
 - 
				
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
- A.需要
 - B.动机
 - C.强化
 - D.诱因
 
 - 
				
( )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 A.课堂纪律
 - B.学生守则
 - C.课堂常规
 - D.班级日常规范
 
 - 
				
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
- A.情感
 - B.意志
 - C.性格
 - D.气质
 
 - 
				
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
- A.模象直观
 - B.形象直观
 - C.感知直观
 - D.实物直观
 
 - 
				
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斯金纳
 - B.桑代克
 - C.奥苏伯尔
 - D.罗杰斯
 
 - 
				
布鲁纳对( )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
- A.启发式教学
 - B.情境教学
 - C.合作学习
 - D.程序教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 B.近景性外部动机
 - C.远景性内部动机
 - D.远景性外部动机
 
 -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马斯洛
 - B.阿特金森
 - C.维纳
 - D.维果斯基
 
 - 
				
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就是( )。
- A.概念同化的过程
 - B.概念顺应的过程
 - C.适应的过程
 - D.守恒的过程
 
 -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 )
- A.130
 - B.140
 - C.150
 - D.160
 
 -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 A.陶行知
 - B.廖世承
 - C.潘菽
 - D.蔡元培
 
 - 
				
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沃尔夫
 - B.桑代克
 - C.布鲁纳
 - D.奥苏伯尔
 
 -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
- A.安全需要
 - B.尊重需要
 - C.爱与归属需要
 - D.自我实现需要
 
 -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A.《大教学论》
 - B.《人是教育的对象》
 - C.《教育心理学》
 - D.《教育心理大纲》
 
 -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 A.抑制现象
 - B.挫折现象
 - C.高原现象
 - D.低谷现象
 
 -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 A.6岁
 - B.7岁
 - C.8岁
 - D.9岁
 
 - 
				
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 A.斯金纳
 - B.巴甫洛夫
 - C.艾里斯
 - D.雅各布松
 
 - 
				
大约从( )开始,儿童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
- A.二年级
 - B.三年级
 - C.四年级
 - D.五年级
 
 - 
				
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 A.认知测验
 - B.人格测验
 - C.兴趣测验
 - D.成就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