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13)
- 
				
第 40 题 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第 39 题 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 
				
第 36 题 当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成败的归因?
 - 
				
第 37 题 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 
				
第 38 题 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 
				
第 35 题 品德
 - 
				
第 34 题 程序性知识
 - 
				
第 32 题 学习准备
 - 
				
第 33 题 知识
 - 
				
第 31 题 个性
 - 
				
第 29 题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的科学。
 - 
				
第 30 题 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目的分析法的关键是__________。
 - 
				
第 26 题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种培养创造性的方法叫__________训练。
 - 
				
第 27 题 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__________、操作模仿、__________、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 
				
第 28 题 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______。
 - 
				
第 25 题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各单元测验的解释就是__________性评价。
 - 
				
第 24 题 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__________。
 - 
				
第 21 题 训练学生对所读东西产生一个类比,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种精细加工策略被称为_________。
 - 
				
第 23 题 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_________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 
				
第 22 题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__________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 
				
第 20 题 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 A.婴儿期
 - B.幼儿期
 - C.童年期
 - D.少年期
 
 - 
				
第 19 题 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
- A.教学过程之前
 - B.学生毕业时
 - C.教学过程之中
 - D.教学过程之后
 
 - 
				
第 16 题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 )的教学技术。
- A.强调直观教学
 -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 
				
第 17 题 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
- A.动作表征
 - B.符号表征
 - C.映象表征
 - D.表象
 
 - 
				
第 18 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元认知策略
 - B.认知策略
 - C.资源管理策略
 - D.复述策略
 
 - 
				
第 14 题 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
- A.功能
 - B.大小
 - C.用途
 - D.年龄
 
 - 
				
第 15 题 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
- A.皮亚杰
 - B.弗洛伊德
 - C.班杜拉
 - D.柯尔伯格
 
 - 
				
第 13 题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最首要的环节是( )。
- A.发现问题
 - B.理解问题
 - C.提出假设
 - D.检验假设
 
 - 
				
第 12 题 学生形成道德认知的两个基本环节是( )和道德评价。
- A.道德观念
 - B.道德情感
 - C.道德行为
 - D.道德意志
 
 - 
				
第 9 题 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牢记住题目内容
 -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 
				
第 10 题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
- A.变化
 - B.改变
 - C.变式
 - D.突出
 
 - 
				
第 11 题 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
- A.诱因
 - B.问题情景
 - C.学习期待
 - D.强化
 
 - 
				
第 7 题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
- A.智慧技能
 - B.认知策略
 - C.言语信息
 - D.动作技能
 
 - 
				
第 8 题 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面哪一种需要之中?( )
- A.生理的需要
 - B.安全的需要
 - C.归属与爱的需要
 - D.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 5 题 下列有关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
- A.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 B.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成果,大大扩充其内容
 - 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
 - D.计算机辅助教学(CAT)的研究与应用
 
 - 
				
第 6 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 A.模像直观
 - B.实物直观
 - C.言语直观
 - D.想象直观
 
 - 
				
第 2 题 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 )。
- A.迁移
 - B.正迁移
 - C.水平迁移
 - D.具体迁移
 
 - 
				
第 3 题 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 A.道德信念
 -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 C.价值内化
 -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 
				
第 4 题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 ).
- A.同化迁移
 - B.顺应迁移
 - C.重组迁移
 - D.逆向迁移
 
 - 
				
第 1 题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 A.相同要素说
 - B.概括化理论
 - C.关系转换说
 - D.学习定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