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6)
- 
				
第 45 题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 
				
第 46 题 结合小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 
				
第 44 题 简述教学目标的意义。
 - 
				
第 43 题 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 
				
第 40 题 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 正确
 - 错误
 
 - 
				
第 41 题 简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 
				
第 42 题 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经过哪些阶段?
 - 
				
第 38 题 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精确性高。( )
- 正确
 - 错误
 
 - 
				
第 39 题 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
- 正确
 - 错误
 
 - 
				
第 36 题 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 )
- 正确
 - 错误
 
 - 
				
第 37 题 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
- 正确
 - 错误
 
 - 
				
第 35 题 班杜拉认为,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称为直接强化。( )
- 正确
 - 错误
 
 - 
				
第 33 题 191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
- 正确
 - 错误
 
 - 
				
第 34 题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认知阶段、初步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 )
- 正确
 - 错误
 
 - 
				
第 32 题 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 )
- 正确
 - 错误
 
 - 
				
第 30 题 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_________。
 - 
				
第 31 题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认知策略。( )
- 正确
 - 错误
 
 - 
				
第 28 题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______和内化三个阶段。
 - 
				
第 29 题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_________、内化三个阶段。
 - 
				
第 26 题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的。
 - 
				
第 27 题 课堂结构包括课堂________与课堂________。
 - 
				
第 25 题 甲儿童因偷吃东西打破了1只碗,乙儿童因帮助妈妈洗碗打破了5只碗。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乙儿童的行为更坏”的儿童处于__________阶段。
 - 
				
第 23 题 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信息、__________和目标。
 - 
				
第 24 题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认知阶段、__________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 
				
第 22 题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__________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 
				
第 21 题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迁移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者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 
				
第 19 题 研究表明,我国儿童从客观判断向主观判断发展的转折时期在( )。
- A.5~6岁
 - B.6~7岁
 - C.7~8岁
 - D.8~9岁
 
 - 
				
第 20 题 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
- A.加涅
 - B.桑代克
 - C.布鲁纳
 - D.布卢姆
 
 - 
				
第 18 题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看来,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第 17 题 通过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而激发的学习动机是一种( )动机。
- A.内部
 - B.外部
 - C.认知动机
 - D.错误<--Next-->把心理健康者称为“自我实现者”的人是( )。
 - A.马斯洛
 - B.奥尔波特
 - C.苏波
 - D.詹姆斯
 
 - 
				
第 16 题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 )。
- A.无结构问题
 - B.有结构问题
 - C.界定含糊问题
 - D.情景不清问题
 
 - 
				
第 13 题 在韦纳的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 
				
第 14 题 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
- A.2岁
 - B.4岁~5岁
 - C.4岁
 - D.6岁
 
 - 
				
第 15 题 成就动机可分为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
- A.高
 - B.低
 - 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
 - D.与学习无关
 
 - 
				
第 12 题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
- A.教学策略
 - B.教学方法
 - C.教学目标
 - D.学习方法
 
 - 
				
第 11 题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桑代克
 - B.贾德
 - C.奥苏伯尔
 - D.布鲁纳
 
 - 
				
第 8 题 小学儿童观察能力分为几个阶段,在幼儿期主要是( )的发展。
- A.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 B.认识“个别现象”阶段
 - C.认识“因果关系”阶段
 - D.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 
				
第 10 题 20世纪60年代初,课程改革运动的发起人是( )。
- A.桑代克
 - B.布鲁纳
 - C.杜威
 - D.皮亚杰
 
 - 
				
第 9 题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出现在哪一个时期( )。
- A.青年期
 - B.青年初期
 - C.青年中期
 - D.成年期
 
 - 
				
第 6 题 布鲁纳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转化
 - B.获得
 - C.评价
 - D.同化
 
 - 
				
第 7 题 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
- A.布鲁纳
 - B.苛勒
 - C.奥苏伯尔
 - D.加涅
 
 - 
				
第 5 题 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 A.发现问题
 - B.理解问题
 - C.提出假设
 - D.检验假设
 
 - 
				
第 3 题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 A.词汇学习
 - B.符号学习
 - C.概念学习
 - D.命题学习
 
 - 
				
第 4 题 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
- A.运用
 - B.分析
 - C.综合
 - D.评价
 
 - 
				
第 2 题 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是( )。
- A.配置性评价
 - B.诊断性评价
 - C.标准参照评价
 - D.常模参照评价
 
 - 
				
第 1 题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
- A.产生成就感
 - B.观察榜样
 - C.相信自己
 - D.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