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8)
- 
				
语文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教师说:“是这样啊,那我知道该怎样帮助你了。我可以教给你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一直很有帮助。”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地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
问题:请结合学习策略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 
				
现代的迁移理论强调___________在迁移中的作用。
 - 
				
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和间接经验。
 -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___________提高在职教师。
 -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________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 
				
___________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 
				
_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 
				
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18世纪,是应__________的要求而产生的。
 - 
				
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 
				
___________是在儿童已有的道德知识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个体道德意识的高级形态。
 -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 
				
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 
				
资源管理策略有哪几种?
 - 
				
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有什么特点?
 -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
- A.集体观念
 - B.从众
 - C.服从大局
 - D.群体凝聚
 
 - 
				
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 )。
- A.第一印象
 - B.共鸣效应
 - C.罗森塔尔效应
 - D.移情效应
 
 - 
				
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讽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
- A.动作幅度
 - B.动作结构
 - C.动作力量
 - D.动作速度
 
 - 
				
经验类化理论的代表是( )。
- A.贾德
 - B.桑代克
 - C.布鲁纳
 - D.奥苏伯尔
 
 - 
				
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
- A.布鲁纳
 - B.苛勒
 - C.奥苏伯尔
 - D.班杜拉
 
 -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 A.操作方向
 - B.原型操作
 - C.原型内化
 - D.原型定向
 
 - 
				
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
- A.官能心理学
 - B.人本主义
 - C.行为主义
 - D.认知心理学
 
 - 
				
指导教学是以( )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 A.学生
 - B.学业
 - C.学习成绩
 - D.学习方法
 
 -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 A.初创时期
 - B.发展时期
 - C.成熟时期
 - D.完善时期
 
 -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为( )。
- A.课堂凝聚力
 - B.课堂管理
 - C.课堂控制
 - D.课堂气氛
 
 - 
				
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
- A.认知结构和态度
 - B.年龄和学习材料
 - C.智力和学习环境
 - D.学习目标和态度
 
 - 
				
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 A.学习需要
 - B.学习期待
 - C.学习动机
 - D.学习态度
 
 -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意志
 - C.道德行为
 - D.道德情感
 
 - 
				
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 A.水平迁移
 - B.顺向迁移
 - C.逆向迁移
 - D.垂直迁移
 
 - 
				
小学生在学习较长时间后,发觉开始部分和最后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 A.消退和干扰抑制
 - B.倒摄和干扰抑制
 - C.前摄和消退抑制
 - D.前摄和倒摄抑制
 
 -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智力水平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 )
-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 )。
- A.认知策略
 - B.言语信息
 - C.动作技能
 - D.智力技能
 
 -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利他行为的核心是( )。
- A.成人的榜样
 - B.对他人设身处地的设想能力
 - C.掌握利他的知识
 - D.掌握利他的技能
 
 - 
				
阅读技能是一种( )。
- A.操作技能
 - B.运动技能
 - C.心智技能
 - D.学习技能
 
 -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 )。
- A.成正比关系
 - B.成反比关系
 - C.没有关系
 - D.成倒U形曲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