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七)
- 
				
试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区别。
 - 
				
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 
				
简述如何促进迁移教学。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哪些特征?
 - 
				
怎样培养和组织学生的观察力?
 -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称之为__________。
 -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__________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 
				
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评价属于__________领域。
 -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__、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______。
 - 
				
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_________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 
				
从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教学评价可分为__________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_________。
 - 
				
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_____的学习。
 - 
				
学习需要和_________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_________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 
				
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__________三种。
 - 
				
个体掌握某种技能,一般来说,随着__________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 等会逐步提高。
 -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______。
 - 
				
心理测验可按不同标准分类。按照测量的特征可把测验分成认知测验、人格测验和_________。
 - 
				
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的差异。
 -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__________四个阶段。
 -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之为__________。
 - 
				
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__________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_________,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这是( )
- A. 学习迁移
 - B. 水平迁移
 - C. 垂直迁移
 - D. 具体迁移
 
 - 
				
五年级二班一共有48位学生,小红排名全班第15名,这种评价属于( )
- A. 常模参照评价
 - B. 标准参照评价
 - C. 形成性评价
 - D. 总结性评价
 
 - 
				
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促进对加法的重新理解,此现象属于( )
- A. 正强化
 - B. 负强化
 - C. 正迁移
 - D. 负迁移
 
 -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
- A. 先快后慢
 - B. 没有规律
 - C. 前后一样快
 - D. 先慢后快
 
 - 
				
要想提高记忆效果,最好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再附加学习,使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
- A. 120%
 - B. 150%
 - C. 200%
 - D. 250%
 
 - 
				
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 A. 词汇学习
 - B. 符号学习
 - C. 概念学习
 - D. 命题学习
 
 - 
				
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这是指( )
- A. 教学目标
 - B. 教学内容
 - C. 教学方法
 - D. 教学过程
 
 - 
				
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是( )
- A. 合作与竞争
 - B. 团结与互助
 - C. 沟通与交流
 - D. 协作与互动
 
 -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 A. 最新获得的能力
 - 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 C. 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 D. 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 
				
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 )
- A. 少年期
 - B. 青年期
 - C. 学龄初期
 - D. 幼儿期
 
 - 
				
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问题的知识是( )
- A. 程序性知识
 - B. 操作性知识
 - C. 概念性知识
 - D. 陈述性知识
 
 -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
- A. 正相关
 - B. 负相关
 - C. 倒U型关系
 - D. 无关系
 
 -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其高峰发病年龄为( )
- A. 3—5岁
 - B. 6—7岁
 - C. 8—10岁
 - D. 11—12岁
 
 - 
				
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基础,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著作一西方第一部《教育心理学》,其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
- A. 冯特
 - B. 斯金纳
 - C. 杜威
 - D. 桑代克
 
 -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 )
- A. 谢里夫
 - B. 布鲁纳
 - C. 戴尔
 - D. 勒温
 
 -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一共可以分成( )
- A. 三个
 - B. 四个
 - C. 五个
 - D. 六个
 
 - 
				
提出“完形一顿悟说”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
- A. 苛勒
 - B. 加涅
 - C. 斯金纳
 - D. 布鲁纳
 
 - 
				
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 )
- A. 场依存性
 - B. 场独立性
 - C. 冲动性
 - D. 沉思性
 
 - 
				
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顿悟说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
- A. 考夫卡
 - B. 托尔曼
 - C. 班杜拉
 - D. 苛勒
 
 - 
				
形成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比说等是属于( )
- A. 早期的迁移理论
 - B. 道德发展理论
 - C. 动机理论
 - D. 认知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