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专家预测试卷(2)
- 
				
培养小学儿童良好的性格,要注意哪些方面?
 - 
				
怎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 
				
简述人与人之间产生人际吸引的条件。
 - 
				
简述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
 -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学策略的选择。
 - 
				
简述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 
				
所有遗传的生物性状,统称_______。
 - 
				
__________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1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 
				
择友的__________,指儿童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
 - 
				
__________是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如学生用某些定理、公式解决某一具体问题。
 - 
				
__________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最积极的因素是__________。
 - 
				
_______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 
				
__________是生物性状的逐代传递,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机能等特性都可以一代一代地传递。
 - 
				
个案法也就是对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及调查访问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所以也可称之为__________。
 -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都具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为__________。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
 - B.思维过程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 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
 - D.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人的个性的( )。
- A.整体性
 - B.稳定性
 - C.社会性
 - D.独特性
 
 - 
				
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称为( )。
- A.教师素质
 - B.心理素质
 - C.教学能力
 - D.教育机智
 
 - 
				
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 )。
- A.注意的分配
 - B.注意的转移
 - C.注意的不稳定
 - D.注意的分散
 
 -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
- A.严重惧怕
 - B.原因不明地惧怕
 - C.非理性惧怕
 - D.持久性地惧怕
 
 - 
				
在个体发展中,思维发展的顺序为( )。
- A.形象思维、动作思维、抽象思维
 - B.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 C.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
 - D.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
 
 - 
				
人格的(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 A.独特性
 - B.稳定性
 - C.整体性
 - D.功能性
 
 - 
				
在下列哪一项活动中,运用了再造想象?( )
- A.作家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 B.科技人员研制出了一台新机器
 - C.舞蹈演员编排新动作
 - D.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象新建筑物的形状
 
 - 
				
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
-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 B.动作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
 - C.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求同思维
 - D.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
 
 - 
				
( )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对或是错的集体期望。
- A.舆论
 - B.凝聚力
 - C.心理相容
 - D.规范
 
 - 
				
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 A.思维
 - B.想象
 - C.注意
 - D.复述
 
 - 
				
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 A.课堂规范
 - B.课堂气氛
 - C.课堂管理
 - D.课堂纪律
 
 - 
				
下列哪一特征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
- A.爱国
 - B.勤劳
 - C.自信
 - D.勇敢
 
 - 
				
关于幻想,说法正确的是( )。
- A.幻想体现着个人愿望
 - B.幻想均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 C.幻想的形象不一定是个人所期望的
 - D.幻想形象具有首创性
 
 - 
				
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
- A.个体知识经验
 - B.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 C.个体需要兴趣
 - D.情绪状态
 
 -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
- A.自觉性
 - B.果断性
 - C.坚韧性
 - D.自制性
 
 -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
- A.具体化
 - B.分析
 - C.系统化
 - D.抽象
 
 - 
				
下列选项哪一项是正确的气质类型差异?( )
- A.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
 - B.胆汁质、黄胆汁、黑胆汁、粘液质
 - C.活泼型、安静型、弱型、不可遏制型
 - D.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内倾型、外倾型
 
 - 
				
( )是知识应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 A.联想
 - B.知识理解
 - C.审题
 - D.课题类化
 
 -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 A.大
 - B.多
 - C.小
 - D.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