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密卷(三)
-
第 36 题 论述性格结构的基本特性。
-
第 37 题 如何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
第 33 题 简述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
第 34 题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
第 35 题 简述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特点。
-
第 31 题 简述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
-
第 32 题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
第 28 题 特殊教育必须注意内容、__________和环境的变革。
-
第 29 题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一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___________。
-
第 30 题 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
第 26 题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
-
第 27 题 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
-
第 23 题 压力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来自于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分别是:生理因素、__________、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
-
第 24 题 问题解决策略主要包括__________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
第 25 题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__________的儿童,也包括各种具有身心障碍的儿童。
-
第 21 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
-
第 22 题 __________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
-
第 20 题 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______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______的信息。
-
第 18 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5岁以前是“无律期”,他们通常以“__________”的方式来考虑问题。
-
第 19 题 态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成分。
-
第 16 题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_____。
-
第 17 题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__________为特征的神经症。
-
第 15 题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当遇到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作出条件反应,称为( )。
- A.刺激分化
- B.消退
- C.刺激泛化
- D.获得
-
第 13 题 在学习中由几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并强调小组之间的互动。这是( )。
- A.意义学习
- B.机械学习
- C.发现学习
- D.合作学习
-
第 14 题 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
-
第 11 题 根据机能类型说,人的性格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 )。
- A.内向型
- B.意志型
- C.独立型
- D.孤僻型
-
第 12 题 小红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种学习是( )。
-
第 10 题 某教师在上语文课时,非常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
-
第 9 题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
- A.学习行为和操作行为
- 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 D.操作行为和反应行为
-
第 8 题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
- A.利他主义
- B.以国家为重
- C.大公无私
- D.无私奉献
-
第 6 题 江珊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于( )。
- A.自我认识
- B.自我反省
- C.自我体验
- D.自我调控
-
第 7 题 “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 A.用途扩散
- B.结构扩散
- C.方法扩散
- D.形态扩散
-
第 4 题 根据桑代克的学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属于( )。
- A.准备律
- B.练习律
- C.失用律
- D.效果律
-
第 5 题 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
- A.算法式
- B.启发式
- C.综合式
- D.概括式
-
第 2 题 加涅的信息加工论将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实现学习迁移属于( )。
- A.回忆阶段
- B.概括阶段
- C.操作阶段
- D.反馈阶段
-
第 1 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具体运算阶段指( )。
-
第 3 题 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
- 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 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