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卷(10)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外铄论

  2. 道德教育

  3. 小学教育目的

  4. 实验法

  5. 学校德育

  6.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

    • A.传授性   
    • B.积累知识 
    • C.有意识   
    • D.有目的性
    • E.有序性
  7.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   )的活动,是促进个体的德性社会化的活动。

    • A.思想   
    • B.政治
    • C.情感   
    • D.道德品质
    • E.智力
  8.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

    • A.情感支持   
    • B.民主平等
    • C.尊师爱生  
    • D.严格要求
    • E.教学相长
  9. 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 A.幼儿教育   
    • B.初等教育
    • C.中等教育   
    • D.高等教育
    • E.学历教育
  10.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 A.认知领域   
    • B.日常生活领域  
    • C.情感领域   
    • D.动作技能 
    • E.安全领域  
  11. 我国传统的小学课程以分科为主,存在很多弊端,试分析这一现状。

  12. 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求。

  13. 简述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   

  14. 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15.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

  16.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17. 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18.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和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19.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_____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20.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必然形成并依赖于一定的____。

  21.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 A.讨论法     
    • B.谈话法
    • C.讲授法   
    • D.练习法
  22. 课程计划,又称_____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_____文件。

  2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 A.因材施教原则   
    • B.巩固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4. 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

    • A.对象相同   
    • B.概念不同
    •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5. 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26. 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家庭       
    • B.个人主观努力
    • C.学校   
    • D.社会
  27. (  )在他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 A.卢梭 
    • B.凯洛夫
    • C.杜威  
    • D.朗格朗
  28. 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 A.一种主体活动
    • B.一种实践活动
    • C.一种认识活动
    • D.一种文化活动
  29.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的教育。

    • A.希腊   
    • B.埃及
    • C.斯巴达
    • D.雅典
  30. 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 A.教学大纲   
    • B.课程计划   
    • C.教科书   
    • D.教学指导书
  31. 课外活动的基础是( )。

    • A.校园设施   
    • B.教师引导
    • C.学生兴趣  
    • D.个人活动   
  32. 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 )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 A.自然性与社会性   
    • B.受动性与能动性   
    • C.共性与个性
    • D.方向性与现实性   
  33.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属于(  )的观点。

    • A.传统教育
    • B.现代教育
    • C.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共同
    • D.原始教育
  34. 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

    • A.个体知识经验   
    • 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 C.个体需要兴趣   
    • D.情绪状态
  35.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

    • A.专业教育   
    • B.基础教育
    • C.中等教育   
    • D.职业教育
  36.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

    •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7.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   )。

    • A.多样性   
    • B.复杂性
    • C.示范性   
    • D.长期性
  38. 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   )法。

    • A.榜样示范   
    • B.品德评价
    • C.陶冶教育   
    • D.说理教育
  39.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   )。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结构课程   
    • D.核心课程
  40.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 A.国民教育制度
    • B.社会教育制度
    • C.高等教育制度
    • D.学校教育制度
  41. 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   )课程观的观点。  

    • A.人文主义   
    • B.科学主义
    • C.知识本位
    • D.能力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