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2. 试论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3.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 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5. 简述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义务

  6. 学校传统的影响一般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来实现的。 (  )

    • 正确
    • 错误
  7.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 )

    • 正确
    • 错误
  8.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表现。

  9. 国外有人统计调查了某家族的八代l36名成员,发现其中50名都是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   )

    • 正确
    • 错误
  10. 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辅助手段。   (   )

    • 正确
    • 错误
  11. 儿童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生理成熟的过程。 (  )

    • 正确
    • 错误
  12. 德育工作既要耐心细致,叉要宽严相济,有松有紧。      (   )

    • 正确
    • 错误
  13. 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重点关注的对象应是先进生和后进生。   (   )

    • 正确
    • 错误
  14.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   )

    • 正确
    • 错误
  15. 智力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综合作用的产物。   (   )

    • 正确
    • 错误
  16. 杜威是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 )

    • 正确
    • 错误
  17. 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____和社会教育。

  18. 综合课程的三种形式是相关课程、_____、_____。

  19. 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_____ 。

  20. “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_____和_____。

  21. 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_____。   

  22. 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系统的形成。

  23.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____和____。

  24.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_____和_____的主体。

  25.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_____同受教育者已有的_____之间的矛盾。  

  26.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基础性。

  27.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 A.实际锻炼   
    • B.榜样示范
    • C.陶冶教育   
    • D.品德评价
  28. 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

    • A.教学   
    • B.课外活动
    • C.社会实践   
    • D.校外活动
  29. 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

    • A.鲁迅   
    • B.徐特立
    • C.陶行知   
    • D.梁启超
  30.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意志
    • C.道德情感   
    • D.道德行为
  31.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 A.环境因素   
    • B.社会条件
    • C.主观努力   
    • D.成熟机制
  32. 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

    • A.孔子   
    • B.柏拉图   
    • C.杜威   
    • D.卢梭
  33. 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

    • A.比较法   
    • B.榜样法 
    • C.自我教育法  
    • D.评价法
  34. 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

    • A.智力因素   
    • B.非智力因素
    • C.理性因素   
    • D.感知因素   
  35. (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 A.科学的教材设计   
    • B.优秀的教师
    • C.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D.正确的教学原则
  36.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

    • A.指向性   
    • B.流畅性
    • C.变通性   
    • D.独创性
  37. 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浩动中被称作是(   )。

    • A.智力因素   
    • B.非智力因素
    • C.社会因素   
    • D.家庭因素
  38.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 A.德谟克利特
    • B.亚里士多德
    • C.昆体良
    • D.苏格拉底
  39.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 A.知识、智力、能力
    •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D.知识、智力、情感
  40. 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

    •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4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   

    • A.十二大  
    • B.十三大
    • C.十四大   
    • D.十五大
  42.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 A.启发性   
    • B.系统性
    • C.巩固性   
    • D.因材施教   
  43. “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 C.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 D.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4.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读书法
    • C.文献法   
    • D.行动研究法
  45. 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  )。

    • A.自觉性
    • B.独立性
    • C.创造性
    • D.发展性
  46. (   )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

    • A.小学德育目标   
    • B.小学教育目的
    • C.国家德育目标
    • D.基础教育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