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甘肃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 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功能。

  3. 班主任应怎样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4.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5. 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条件?

  6. 简述教育方针的意义。

  7. 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____

  8. __________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要求,自觉地提高道德认识、进行行为训练的能力。

  9. __________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以及老年教育在内的教育。

  10. 教育对象所带来的离散性、随机性、多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进行高度灵活的__________工作。

  11.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__________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12. __________时代,据记载,已有“庠”、“序”、“学”、“瞽宗”四种教育机构,主要内容是学习祭祀的礼乐和习射练武,学校正式产生了。

  13. __________一般是指班主任根据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个别学生家长进行的访问。

  14. __________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

  15. 儿童自我评价的批判性,突出地反映为儿童在学龄前阶段存在的__________的迅速消失。

  16. 到1862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________才第一次采用班级上课制这种组织形式。

  17. 教育,是一种__________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教育本身独有的基本特点。

  18. __________曾经指出,是科学技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19. __________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阶段检查的主要方式,它的特点就是总结性。

  20. 从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师生______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

  21. 教师的__________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22. 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以此,有人称它为学校的__________课程。

  23. 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少先队的性质和任务,以及__________来确定的。

  24. 少先队活动是指由__________组织领导的、全体队员参加的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25. 教师“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__________方面。

  26.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 A.教育无目的论
    • B.社会本位论
    • C.科学本位论
    • D.个人本位论
  27. 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
    • B.巩固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8. 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关系,是受教育活动中师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并表现为__________

  29.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30. 小学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称之为(  )。

    • A.依赖性
    • B.独立感
    • C.自制力
    • D.向师性
  31.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A.洛克
    • B.斯宾塞
    • C.赫尔巴特
    • D.杜威
  32.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 B.目标一致的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33. 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作用。

    • A.一般
    • B.支撑
    • C.辅助
    • D.主导
  34.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 A.系统化
    • B.多样化
    • C.复杂化
    • D.专门化
  35. (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工具。

    • A.课程计划
    • B.教学大纲
    • C.教科书
    • D.教材
  36. 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  )。

    • A.文化活动
    • B.实践活动
    • C.娱乐活动
    • D.认识活动
  37.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中要贯彻(  )。

    • A.启发性原则
    • B.循序渐进原则
    • C.直观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38. 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 A.《论语》
    • B.《普通教育学》
    • C.《大教学论》
    • D.《理想国》
  39.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学生
    • B.教师
    • C.学校
    • D.家庭
  40.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 A.情理交融说服法
    • B.陶冶教育法
    • C.实际锻炼法
    • D.榜样示范法
  41.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 A.关键
    • B.基础
    • C.内容
    • D.途径
  42.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A.政治需要
    • B.科技进步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产业革命
  43. 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 A.品德评价法
    • B.榜样示范法
    • C.陶冶教育法
    • D.实际锻炼法
  44. 德育中运用榜样法要选好榜样,榜样不包括(  )。

    • A.伟人的典范
    • B.教育者的示范
    • C.努力刻苦的同学
    • D.班级干部
  45. 小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基本是以(  )为依据。

    • A.知识的分类
    • B.技能的分类
    • C.目标的分类
    • D.科学的分类
  46.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  )。

    • A.发展个体功能
    • B.改造社会功能
    • C.政治伦理功能
    • D.发展经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