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4)
-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
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功能。
-
班主任应怎样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
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条件?
-
简述教育方针的意义。
-
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____。
-
__________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要求,自觉地提高道德认识、进行行为训练的能力。
-
__________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以及老年教育在内的教育。
-
教育对象所带来的离散性、随机性、多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进行高度灵活的__________工作。
-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__________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
__________时代,据记载,已有“庠”、“序”、“学”、“瞽宗”四种教育机构,主要内容是学习祭祀的礼乐和习射练武,学校正式产生了。
-
__________一般是指班主任根据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个别学生家长进行的访问。
-
__________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
-
儿童自我评价的批判性,突出地反映为儿童在学龄前阶段存在的__________的迅速消失。
-
到1862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________才第一次采用班级上课制这种组织形式。
-
教育,是一种__________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教育本身独有的基本特点。
-
__________曾经指出,是科学技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
__________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阶段检查的主要方式,它的特点就是总结性。
-
从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师生______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
-
教师的__________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
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以此,有人称它为学校的__________课程。
-
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少先队的性质和任务,以及__________来确定的。
-
少先队活动是指由__________组织领导的、全体队员参加的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
教师“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__________方面。
-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 A.教育无目的论
- B.社会本位论
- C.科学本位论
- D.个人本位论
-
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
- B.巩固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关系,是受教育活动中师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并表现为__________。
-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
小学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称之为( )。
- A.依赖性
- B.独立感
- C.自制力
- D.向师性
-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A.洛克
- B.斯宾塞
- C.赫尔巴特
- D.杜威
-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 B.目标一致的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
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作用。
- A.一般
- B.支撑
- C.辅助
- D.主导
-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 A.系统化
- B.多样化
- C.复杂化
- D.专门化
-
(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工具。
- A.课程计划
- B.教学大纲
- C.教科书
- D.教材
-
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 )。
- A.文化活动
- B.实践活动
- C.娱乐活动
- D.认识活动
-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中要贯彻( )。
- A.启发性原则
- B.循序渐进原则
- C.直观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 A.《论语》
- B.《普通教育学》
- C.《大教学论》
- D.《理想国》
-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学生
- B.教师
- C.学校
- D.家庭
-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 A.情理交融说服法
- B.陶冶教育法
- C.实际锻炼法
- D.榜样示范法
-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 A.关键
- B.基础
- C.内容
- D.途径
-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A.政治需要
- B.科技进步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产业革命
-
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 A.品德评价法
- B.榜样示范法
- C.陶冶教育法
- D.实际锻炼法
-
德育中运用榜样法要选好榜样,榜样不包括( )。
- A.伟人的典范
- B.教育者的示范
- C.努力刻苦的同学
- D.班级干部
-
小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基本是以( )为依据。
- A.知识的分类
- B.技能的分类
- C.目标的分类
- D.科学的分类
-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 )。
- A.发展个体功能
- B.改造社会功能
- C.政治伦理功能
- D.发展经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