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临考押密卷(4)
-
结合案例,对于放任式的班主任领导方式,下列哪项与之最切合?( )
- A.整碗倒掉
- B.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 C.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 D.就这样
-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包括( )。
- A.权威式
- B.民主式
- C.放任式
- D.溺爱式
-
我国现代学生观包括( )。
- A.学生是独立的人
- B.学生是发展的人
- C.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 D.学生是责权主体
-
结合案例,你认为教师应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
- A.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 B.表扬学生的问题意识
- C.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
- D.对指出问题的学生打击报复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一碗米中有几粒稻子,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可能有几种处理方法:
1.整碗倒掉;
2.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3.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4.就这样。
如案例所示,你会选择( )。
- A.整碗倒掉
- B.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 C.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 D.就这样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该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包括( )。
- A.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 B.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C.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 D.与老师建立抵触情绪
-
教师威信的核心是( )。
- A.权力威信
- B.信服威信
- C.职业威信
- D.能力威信
-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行为转变有哪些?( )
- A.师生关系,强调尊重与赞赏
- B.教学关系,突出帮助与引导
- C.自我认识,致力研究与反思
- D.同事关系,倡导合作与互惠
-
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 )
- 正确
- 错误
-
遗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所以它可以决定个体的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 )
- 正确
- 错误
-
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 )
- 正确
- 错误
-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所以它可以决定人的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
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 )
- 正确
- 错误
-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 )
- 正确
- 错误
-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
形成。 ( )
- 正确
- 错误
-
循序渐进要求教学要面面俱到。 (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科可以单科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
小学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 )
- 正确
- 错误
-
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 )
- 正确
- 错误
-
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 正确
- 错误
-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 )
- 正确
- 错误
-
《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
- 正确
- 错误
-
杜威的教育思想被称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
- 正确
- 错误
-
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单一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 )
- 正确
- 错误
-
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 )
- 正确
- 错误
-
制度化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 ( )
- 正确
- 错误
-
说服的主要方式有( )。
- A.讲解
- B.谈话
- C.报告
- D.讨论
- E.参观
-
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
- 正确
- 错误
-
班会的类型有( )。
- A.报告会
- B.讨论会
- C.常规班会
- D.生活会
- E.主题班会
-
苏格拉底教学法包括( )。
- A.思索
- B.苏格拉底讽刺
- C.启发
- D.定义
- E.助产术
-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 )。
- A.生理发展
- B.机能的成熟
- C.心理发展
- D.内心世界的完善
- E.身体的剧变
-
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 A.个别教学制
- B.班级授课制
- C.分组教学制
- D.设计教学法
- E.复式教学
-
皮亚杰将人的认识发展划分为( )。
- A.前习俗水平
- B.感知运动
- C.前运算
- D.具体运算
- E.形式运算
-
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 A.跟踪法
- B.追因法
- C.临床法
- D.产品分析法
- E.教育会诊法
-
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 ( )等教学过程的几个阶段。
- A.困难
- B.问题
- C.假设
- D.验证
- E.结论
-
我国对中小学生身份的法律定位有三个层次,即( )。
- A.是国家公民
- B.是已成年公民
- C.是未成年公民
- D.是有行为能力的公民
- E.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
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有( )。
- A.权威性
- B.个别性
- C.针对性
- D.终身性
- E.潜在性
-
根据课程的管理制度或制定者,可将课程分为( )。
- A.国家课程
- B.核心课程
- C.地方课程
- D.学校课程
- E.广域课程
-
班会的特点有( )。
- A.民主性
- B.集体性
- C.自主性
- D.针对性
- E.教育性
-
学生是具有发展的( )的人。
- A.特点
- B.潜能
- C.主体
- D.需要
- E.价值
-
班级管理包括( )等几个基本环节。
- A.提前调研
- B.了解学生
- C.制定计划
- D.组织实施
- E.评价总结
-
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要经过( )阶段。
- A.确定主题
- B.精心准备
- C.具体实施
- D.反馈评价
- E.效果深化
-
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及(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E.实事求是原则
-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 )三部分构成。
- A.感性
- B.理性
- C.意志
- D.情感
- E.人格
-
根据课程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 )。
- A.国家课程
- B.基础型课程
- C.拓展型课程
- D.研究型课程
- E.学校课程
-
学生最主要的角色权利是( )。
- A.受教育权
- B.人身自由权
- C.隐私权
- D.名誉权
-
20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有( )。
- A.教育终身化
- B.教育全民化
- C.教育世俗化
- D.教育民主化
- E.教育多元化
-
理解教材的思维可以有两种途径( )。
- A.由动作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 B.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 C.由已知到未知,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 D.由已知到未知,都应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 E.由已知到已知,不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观点是( )。
- A.外铄论
- B.内发论
- C.遗传决定论
- 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
我国将小学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是在( )。
- A.1878年
- B.1897年
- C.1904年
- D.1912年
-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 C.没有效果的时期
-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
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集体的( )。
- A.正常秩序
- B.共同目标
- C.平等关系
- D.严密的组织结构
-
教育教学中只是追求“齐步走”,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
- A.文法学校
- B.琴弦学校
- C.文士学校
- D.骑士学校
-
个体实践活动中,最高层次的是( )。
- A.认识活动
- B.社会实践活动
- C.创造活动
- D.精神活动
-
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理论是( )。
- A.外铄论
- B.内发论
- C.遗传决定论
-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内容
- D.课程
-
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集中反映是( )。
- A.共同的目标
- B.班风
- C.群体意识
- D.班集体舆论
-
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是( )。
- A.苏格拉底
- B.亚里士多德
- C.柏拉图
- D.昆体良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 A.复杂性、创造性
- B.连续性、广延性
- C.长期性、间接性
- D.主体性、示范性
-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 C.洛克和《教育漫话》
- D.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
少年儿童是社会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 )。
- A.社会义务
- B.社会责任
- C.社会权利
- D.社会使命
-
“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教育目的出自( )。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地方课程
-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学校课程
-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 A.环境
- B.遗传素质
- C.教育
-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新编教育学》
- B.《教育学》
- C.《新教育大纲》
- D.《实用教育学》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是( )。
- A.启发谈话
- B.总结谈话
- C.复习谈话
- D.评价谈话
-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的培养。
- A.创新能力
- B.读写能力
- C.听说能力
- D.交往能力
-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
“五四学制”实验始于1981年由( )主持进行。
- A.北师大
- B.东北师大
- C.华东师大
- D.西南师大
-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 ( )原则。
- A.启发性
- B.直观性
- C.巩固性
- D.循序渐进性
-
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 A.洛克
- B.杜威
- C.夸美纽斯
- D.赫尔巴特
-
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属于( )的特点。
- A.社区教育
- B.家庭教育
- C.学校教育
- D.大众教育
-
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战国后期的( )。
- A.《大学》
- B.《中庸》
- C.《学记》
- D.《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