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考试及答案(1)
- 
				
试论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 
				
试论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 
				
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 
				
简述《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 )。
- A.发展专业教育
 - B.发展基础教育
 - C.发展中等教育
 - D.发展职业教育
 
 - 
				
简述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 
				
在教学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 A.《论语》
 - B.《师说》
 - C.《学记》
 - D.《孟子》
 
 -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 A.《普通教育学》
 - B.《大教学论》
 - C.《爱弥儿》
 - D.《教育学讲授纲要》
 
 -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 A.发展智力
 - B.培养思想品德
 - C.传授知识
 - D.发展个性
 
 - 
				
针对“教学相长”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 
				
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
- A.遗传因素
 - B.环境因素
 - C.教育活动
 - D.个体因素
 
 - 
				
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说的是课外活动的( )特点。
- A.灵活性
 - B.开放性
 - C.兴趣性
 - D.自主性
 
 - 
				
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 )。
- A.操作性和指导性
 - B.指导性和灵活性
 - C.工具性和基础性
 - D.操作性和灵活性
 
 - 
				
我国教育法体系中的“母法”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 
				
“五四”运动前后著名教育家( )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 A.桑代克
 - B.盖顿
 - C.杜威
 - D.克伯屈
 
 - 
				
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的教育家是( )。
- A.斯金纳
 - B.苏霍姆林斯基
 - C.维果茨基
 - D.班杜拉
 
 -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62年
 - B.1901年
 - C.1904年
 - D.1911年
 
 - 
				
小学生容易把“q”写成“p”,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
- A.感知能力
 - B.注意能力
 - C.记忆能力
 - D.思维能力
 
 -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 
				
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不包括( )。
- A.教育目的
 - B.学生年龄特征
 - C.学科的特性
 - D.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