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义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体到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方面,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请予以分析。

  2.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3. 儿童身心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应如何把握?

  4. 简述美育的任务。

  5. 几十名学生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班集体吗?班集体的形成有哪些基本标志?

  6.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7. 教学策略

  8. 知识与智力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这些条件都有哪些?

  9. 讲授法

  10. 法律责任

  11. 教育信息化

  12. 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13. 道德情感

  14.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 A.招聘
    • B.续聘
    • C.解聘
    • D.不聘
    • E.辞聘
  15. 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

    • A.生存性
    • B.娱乐性
    • C.竞争性
    • D.技能性
    • E.教育性
  16. 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 A.委员会制
    • B.直线式
    • C.参谋制
    • D.职能式
    • E.直线职能式
  17.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 A.以儿童为中心
    •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 C.学校即社会
    •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18.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来实现。

    •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 D.教育是对文化的延续
    • 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19. 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

    • A.教育方针政策
    • B.学校传统
    • C.学校仪式
    • D.学校物质硬件
    • E.学校规章
  20. 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  )原则。

    • A.统一要求
    • B.因地制宜
    • C.分类指导
    • D.按需施教
    • E.学用结合
  21. 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 A.作出判断评价
    • B.信息传递
    • C.控制
    • D.激励
    • E.情感交流
  22. 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的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

    • A.课程的价值
    • B.课程的根本目的
    • C.课程的主要任务
    •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 E.课程的基本结构
  23. 提出“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家是(  )。

    • A.凯洛夫
    • B.苏霍姆林斯基
    • C.马卡连柯
    • D.赞可夫
  24. 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知识体系的是(  )。

    • A.结构化策略
    • B.问题化策略
    • C.方法型策略
    • D.综合型策略
  25.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 B.生产关系
    • C.生产力
    • D.生活方式
  26. 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聘任。

    • A.国家教育部
    • B.省级教委
    • C.地市一级教育局
    • D.县级教育局
  27. 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 B.科举制
    • C.录用制
    • D.任免制
  28.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 A.动力
    • B.动机
    • C.条件
    • D.基础
  29.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 A.内容改革
    • B.方法改革
    • C.课程改革
    • D.途径改革
  30. “按照一定标准对被评价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结性的等第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评价方法是(  )。

    • A.等第法
    • B.操行品语法
    •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 D.模糊综合测评法
  31.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  )。

    • A.遗传的相互作用
    • B.成熟的相互作用
    • C.环境的相互作用
    • D.教师的相互作用
  32. 制定教学策略的首要依据是(  )。

    • A.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
    • B.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 C.教材、教学设施和设备
    • D.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33.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4. 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关系是(  )。

    • A.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
    • B.同步进行 
    • C.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 D.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35. 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以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设计的课程结构是(  )。 

    • A.潜在课程 
    • B.分科课程 
    • C.活动课程 
    • D.综合课程 
  36.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 A.发展性功能
    • B.个体性功能
    • C.教育性功能
    • D.社会性功能
  37.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提出的根据是人发展的(  )。

    • A.个别差异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8.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 A.《大教学论》
    • B.《教育漫话》
    • C.《爱弥儿》
    • D.《普通教育学》
  39.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  )。

    • A.班级常规管理
    • B.班级民主管理
    • C.班级平行管理
    • D.班级目标管理
  40. 技能领域的学习包括(  )。

    • A.活动技能和智力技能
    • B.认知技能和智力技能
    • C.认知技能和活动技能
    • D.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41. 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论争,其实质是关于(  )的论争。

    • A.知识与能力
    •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 C.分科与综合
    • D.知识与思想
  42. (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 A.教育方针
    • B.教育政策
    • C.教育目的
    • D.教育目标